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晨
近年来,河北持续推进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统筹地方政府规章立改废释,以深化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改革为抓手,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记者就相关情况采访了河北省司法厅厅长贾文雅。
记者:作为全国率先在省市县三级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省份,河北在组织推动落实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贾文雅:河北能够率先在省市县三级同时推行三项制度,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河北的信任,也得益于司法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在整个改革过程中,河北始终高度重视创新引领,我们第一家出台《三项制度实施方案》,提出创新举措32项,涉及到推行三项制度的方方面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简要介绍:
一是明确改革攻坚的责任主体。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认真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省委书记王东峰、省长许勤靠前谋划、组织、调度、推动,多次作出批示,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以及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会议、全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会议等多次审议改革方案、听取改革进展、部署改革任务,建立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推动、部门实施”的组织机制,成立了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以最高规格、最强力量推进改革进程。
二是升级改革攻坚的制度体系。在三项制度全面推行之后,河北以法治化为导向,对原有的“12345”制度体系进行全面改造升级。新的制度体系,由1个实施方案、两部地方性法规、3部政府规章、4类程序文本、5项具体清单组成。无论是从规格标准上,还是从制度的科学性上,都实现了全新的突破。其中的1个实施方案和3部政府规章,在全国都是率先出台的。以两部地方性法规保障三项制度落实,在全国来说也是力度比较大的。
三是健全改革攻坚的落实机制。主要是聚焦执法透明,落实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公开;聚焦执法程序,落实文书制作、设备配备、音像记录、存储归档四个标准;聚焦法制审核,实现审核主体、审核人员、审核范围、审核内容、审核程序五个明确。完善了培训指导、宣传交流、督导检查、典型示范、通报考核五个配套措施。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确保三项制度各项规定真正落到实处。
记者:在实践中,执法不透明、不公开、随意执法、选择性执法最让人民群众深恶痛绝,推行行政执法公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请问河北在这方面有何举措?
贾文雅: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河北采取的主要举措是把行政执法相关信息主动“晒出来”。一个是“网上”“网下”晒。网上晒指的是信息公示平台,以省级执法公示平台为主体,以各市县各部门网站公示专栏为辅助,上下联动,统一公示执法信息。“网下晒”指的是亮证执法,我们统一公示全省22万执法人员的信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扫描执法证上的二维码,对执法人员的信息就可以一目了然,是“李逵”还是“李鬼”,一扫便知。另一个是“事前”“事后”晒。“事前晒”就是统一公示执法的主体、事项、权限、依据等信息,并进行动态调整。“事后晒”就是主动公开执法结果,除主动公开执法决定的基本信息外,我们还自我加压,对一般程序行政处罚决定书实行全文公示,这样就倒逼执法机关提高执法水平,避免同案不同罚。目前全省共建立执法公示专栏4000多个,事前公开信息56万项,事后公开执法结果1600多万项。
记者:行政相对人是行政执法的对象,直接参与到执法的过程中,对执法的感受最为直接。河北是如何落实全过程记录制度的?
贾文雅:河北紧紧围绕着“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这一目标,通过规范文字记录和音像记录,确保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证据合法。在文字记录方面,我们统一了全省行政执法案卷格式文本,并根据不同领域行政执法的不同特点,不断进行完善,统一执法案卷编号规则,健全案卷归档管理制度。在音像记录方面,我们编制了执法音像记录指南,出台了音像记录设备配备办法,划分执法记录装备配备等级。按照“工作必需、厉行节约、性能适度、安全稳定、适量够用”的标准,配置执法记录装备。全省现有执法记录仪和手持执法终端11万余台,视频监控设备4.8万余套,无人机1400余架,其他音像记录设备4.6万余台,基本满足工作需要。
记者:河北在推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方面有哪些做法?
贾文雅: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就是要确保这种实质上的公平,就是要做到同样情况同样对待,不同情况给予合理的差别对待。具体到工作中,河北重点把握住人员和程序这两个关键,从人员来说,我们出台了一系列规定,要求加强法制审核队伍建设,明确法制审核人员配备比例,也就是不少于执法人员的5%,现在全省共有法制审核人员1.6万余人,占执法人员的8%,打造了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法制审核队伍。从程序来说,我们把行政执法的办理机构、审核机构、决定机构分开设置,实现“办、审、定”相分离,在执法机关内部形成一定程度的制衡,并且要求重大执法决定应核尽核、应审尽审。在法制审核的主体、人员、范围、内容、程序方面做到五个明确,为法制审核的落地见效提供基本保障,全省法制审核纠错率从2018年的5.2%降到了2019年的2%左右。
记者:今年河北已经开始将三项制度向乡镇延伸,实现省市县乡四级全覆盖,请简单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贾文雅:三项制度向乡镇延伸是我们今年工作的重头戏,也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举措。如果用两个字来描述,那就是“下和上”。“下”指的是下放行政执法权限。按照中办、国办《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的精神,我们通过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方式,赋予乡镇和街道执法权限,明确乡镇和街道执法主体地位,第一步下放行政处罚事项87项,全省2200多个乡镇和街道成立了综合执法队,平均每个执法队配备10名执法人员,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上”指的是上马三项制度。既然授予了乡镇和街道行政执法的“金箍棒”,就得戴上三项制度的“紧箍咒”,从编制执法事项清单、规范委托执法,到落实执法责任制,从办理罚没许可证、行政执法证,到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度,从案卷评查、执法监督,到执法争议协调机制,都与三项制度同步推行,最终实现省市县乡推行三项制度四级全覆盖,打通规范行政执法“最后一公里”。
记者:河北在推行三项制度方面确实做了很多开创性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贾文雅:通过推行三项制度,全省行政执法工作从整体上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主要是因为有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司法部的大力支持,有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省上下一心,共同努力。这些变化归纳起来,就是整体上实现了四个提升。一是法治政府建设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我们完善了行政执法制度,夯实了行政执法基础,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明显增强,营商环境明显改善。今年上半年,尽管有疫情的影响,全省依然新设市场主体69万户,其中企业近20万户,同比增长5.8%。二是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明显提升。行政执法更加文明,案卷制作和音像记录更加规范,法制审核纠错率逐年下降,树立了执法权威,提高了执法效能。三是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第三方评估机构的测评结果显示,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的满意度,从2015年的44%,上升至2019年的78%,平均每年增幅达8个百分点。四是社会各界对我们这项工作的认可度明显提升。2017年和2019年,司法部两次在河北召开三项制度工作推进会,对河北的经验予以推介;2018年,我们荣获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2019年,入选中组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2020年,入选中央依法治国办《全面依法治国调研与督察》。此外,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网、法治日报、中国新闻网、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等国家级媒体予以广泛报道。
接下来,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结果导向,不断创新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全面提高执法效能,全面规范行政执法,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