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徐州泉山“援法议事”惠民便民

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时间:2020-11-15 21:51
分享到 打印

03_03_2824.jpg

图为泉山区司法局组织律师走进社区,引导群众参与“援法议事”。 赵建中 摄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莎莎 法治日报通讯员 岳峰 姚远

  “我今年71岁,自打2000年就住在这里了,爬楼是一年比一年吃劲。做了20年的‘电梯梦’,终于圆梦了!”家住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翟山街道管道社区的李大爷激动地说。

  作为首批试点加装电梯的小区,管道社区居民普遍年龄偏大,且住宅楼多为“老破旧”,为老旧楼房安装电梯成为社区居民的头等愿望。为此,奎山街道管道社区党委将这一问题列为援法议事会协商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经过多方协商推进,社区居民终得圆梦。

  今年以来,泉山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在城乡基层开展“援法议事”的要求,在全区范围内推广“援法议事”活动,将法治思维、法治方法融入基层自治机制中,解决了小区飞线充电、老旧楼房安装电梯、垃圾站点分类、奎河污染整治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泉山区推广的“一个街道一个品牌”为“援法议事”活动注入了强大动力,区、街道、社区三级多点开花,探索了基层依法治理新路径。截至10月底,全区14家街道、120个社区共组织“援法议事”活动1980次,解决各类问题1800多件。

  加装设备惠民生

  今年3月28日,管道社区3栋居民楼3个单元同时开工加装电梯,李大爷所住的单元率先完成加装工作。如今,这位耄耋老人每天乐呵呵地上下楼,再也不会为爬楼吃劲困扰。

  据介绍,通过“社区+企业”协商议事制度,管道社区党委多次召开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企业代表、社区法律顾问等参加的协商议事会,商讨加装电梯方案、资金来源、收费标准等多项事项。截至今年9月,该社区共完成增梯公示129部,开工60部,8部基本完工,11部正在调试安装,另有41部正在进行管线迁移。

  而另外一个困扰社区管理许久的问题——飞线充电,也在“援法议事”活动的推动下得到解决。

  2019年年底,整治小区“飞线充电”被列入全区2020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在‘援法议事’民主协商议事机制的推进下,小区飞线治理及充电桩安装工作得以快速推进和实施。”泉山区房产服务中心副主任邱建民介绍。

  而在泉山区永安街道,该街道结合法治建设网格,发挥“三官一律”和社区法律顾问在“援法议事”中的指导作用,经过民主协商议事会的反复沟通,议事会明确要求街道不间断整治违规充电,加快推进充电桩安装,作出了“2020年彻底解决飞线充电问题”的承诺。

  自今年年初以来,永安街道先后在245个小区(片区)安装了1107组12216个电动车充电插座,从硬件上较好地满足了居民充电需求。为最大化让利于民,区、街道两级先后投入近千万元申请安装民用电表1295块、车棚百余个;并与企业多次民主协商,将充电单价由市场价1元4小时降至1元7小时,基本和家庭充电价格相近。

  街角绿地暖民心

  “以前,这里杂草丛生、满地垃圾,如今,垃圾角变身‘口袋公园’,不仅花团锦簇,还有健身器材,从家溜达着就过来了,很方便。”家住泉山区泰山街道泰山社区文华园小区的赵大爷对家门口新建的“口袋公园”赞不绝口。

  “顾名思义,‘口袋公园’是指规模小且具备景观要求的园林设施。”泉山区城管局工作人员张哲诚说,公园在选址上一般更贴近居民区街边巷角,在建设过程中,通过打造更多人性化休憩场所、健身娱乐设施等方式,注重将服务辐射到更多的社区居民。

  不同于其他公园,“口袋公园”面积虽小,但五脏俱全,从台阶到桌椅板凳都充分考虑到居民的舒适度。这得益于泉山区泰山街道的居民协商议事会制度,这也是“援法议事”活动的生动实践。

  就在不久前,泰山社区居民在“百姓议事堂”微信群中提出,小区里没有休闲娱乐的公园,社区能不能想想办法。后该街道通过居民议事会进行协商,整个过程驻社区法律顾问全程参与,针对公共用地、方案设计、施工合同等依法进行审查和把关,推动此处街角绿地顺利施工。

  泉山区司法局局长王吉祥介绍,今年以来,泰山街道建立“援法议事”活动定期会办机制,将“一委三会”社区治理模式融入“援法议事”运行机制,构筑起“党委会领导、议事会协商、居委会实施、监委会监督、法律顾问委员会参与”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民生约谈解民忧

  今年4月,泉山区和平街道民乐社区的物业公司因物业费收取率低停止相关服务。这下可捅了马蜂窝,社区卫生没人打扫、垃圾没人清理,社区居民们一怒之下将生活垃圾挂到小区物业办公室门口。

  “我们当即就通过民生约谈平台,选取群众代表和物业公司面对面沟通交流,为了保证沟通全程依法合规,我们还邀请了驻社区法律顾问,为群众代表和物业公司说法说理。”民乐社区书记刘为民说。最终,在几方共同努力下,社区再次恢复了往日的干净整洁。

  今年以来,和平街道探索建立“法援议事·民生约谈”议事会制度普及法律知识,利用“民生约谈”平台与社区居民订立文明公约,实施“四位一体”社区党建工作法,坚持一周一议事,让居民自治融入法治元素。

  不仅如此,在推广“援法议事”活动过程中,泉山区不断完善城乡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健全监督志愿机制,健全社区法律顾问制度,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进社区活动,完善普法教育机制与守法激励机制,形成社区群众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泉山区委书记李勇表示,开展基层“援法议事”活动,旨在探索发挥地方党委法治建设议事协商办事机构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将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融入协商、决定、办理、管理、监督基层群众自治事项的活动中。

  “结合区域实际,我们探索基层‘援法议事’运行机制,打造‘一街一品’,并形成了‘小马扎、红马甲、网格员’议事会、居民守法协议、协商议事会等自治管理新模式,广泛收集信息,及时解决问题,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李勇告诉记者,全区将进一步推广“援法议事”活动,让群众出题,让议事会协商,由政府答卷,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

附件:

责任编辑: 杨翠婷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