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法务有为有位方能依法治企

上海企业法务技能大赛成治企“金名片”

来源:法制日报 发布时间:2019-10-11 15:55
分享到 打印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东明

法制日报实习生 张海燕

近日,历时5个月的第三届上海企业法务技能大赛落下帷幕。活动以“壮丽七十年,法治护远航”为主题,由上海市法治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办公室、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司法局、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举办。

据悉,上海连续三年举办三届企业法务技能大赛,从知识竞赛,到情景剧大赛,再到今年的演讲比赛,活动规模效应不断扩大,参与人数逐年增加。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更是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连续三年举办上海市企业法务技能大赛,就是要让企业法务在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推动提升依法治企水平,优化上海营商环境,更好服务于‘五个中心’建设和企业‘走出去’国家战略。”上海市法宣办主任、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陆卫东说。

企业法务有为有位

“上海要求规模以上的企业按照员工千分之二比例配备法务,总体而言,法务数量不多,但对企业来说必不可少。”上海市企业法律顾问协会副会长强志雄告诉记者。作为企业法务技能大赛的承办方,上海市企业法律顾问协会连续3年组织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企业法务参赛。

据介绍,我国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上世纪50年代的初创阶段、改革开放初期的恢复阶段、上世纪90年代初的发展阶段、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规范阶段。

在第四个阶段,围绕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有几件大事,强志雄一一道来。

第一件大事,1997年,原国家经贸委发布《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从法律意义上为法律顾问确定身份。

第二件大事,国务院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重点企业全面实施了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一批优秀总法律顾问涌现。

第三件大事,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意见》,并提出明确目标:到2017年底,国有企业深入推进法律顾问、公司律师制度,事业单位探索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到2020年全面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法律服务需求相适应的中国特色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体系。

如今,企业法务制度已大为完善。然而在现实中,依然有不少企业对法务工作不够重视,甚至存在被边缘化的现象,法务工作人员晋升空间不大、发展动力不足、工作积极性不高,与律师薪酬收入又有较大落差,这一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法务工作的发展创新。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阮力说:“如何让企业法务‘有所为’‘有地位’一直是我们不断思索的问题,为此我们找到企业法务技能大赛这个突破口,每场大赛从启动到结束长达4至6个月,既是法务人才发现和培养的途径,又是一场绝佳的企业普法盛会。同时,大赛的开展往往离不开企业其他各部门的参与配合,在整个过程中,企业法务起到主导作用,大大提升了法务在企业中的知晓度和获得感。”

法务技能持续提升

在第三届企业法务技能大赛彩排现场,一个文静瘦弱的女生坐在台下手拿文稿,口中念念有词,吸引了记者注意。

她是来自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的企业法务路丹,今年是她第三次参加技能大赛。“还是有些紧张,虽然已经经过多轮选拔,在院内也组织过几次试讲,但毕竟周围高手如林,不能掉以轻心。”路丹有些羞涩地说。旁边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路丹还是第一届知识竞赛笔试第一名。

从第一年依靠法务个人的知识输入和输出,到第二年发动其他各部门配合撰写情景剧剧本、参演作品,再到今年几次院内公开试讲和选拔,三届大赛下来,路丹明显感到赛事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内部参与积极性不断提升。

“多轮演讲比赛下来,我从不同的选手发言中深深体会到法务的责任与重担,参加竞赛最大的收获是让我学会思考法务的意义与价值。”来自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胡珊说,她所在的银行除了有70多名法务专职人员,还有500多名兼职合规员,负责各项合同起草、审查签订和档案管理等内容,成为银行合法合规管理的重要把关人。

在决赛当天,来自央企、市属企业集团与部分国资企业的11位选手参加总决赛的角逐。有讲述从执业律师转到企业法务的经历、有诉说企业法务人员守护企业防线的故事、有法律人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创造价值的实例。

国网上海电力公司已连续获得两届大赛一等奖,公司的总法律顾问唐明毅深深感到,“企业法务技能大赛不仅有效提升法务技能,更能让法律真正走进企业,增强依法治企水平。”具有开放品格的上海,企业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快,境外上市并购、承揽重大项目、引进战略投资等涉外经营活动全方位展开,面临的境外法律风险也随之增加。提升企业法务能力,增强依法治企水平已经成为企业的内生需求,要让企业法务工作为企业改革发展保驾护航,创造价值。

依法治企入脑入心

连续组织参加了三届企业法务技能大赛,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经理陈向东告诉记者,收到第一届大赛通知时,公司还只是在法务部门内部选拔,现在由法务部门和工会、共青团组织一起组织参赛,技能大赛已经成为公司内部法宣工作的重要抓手。

记者在采访中获知,不少企业已经健全激励机制,将大赛参赛及得奖情况纳入企业法治工作评价表;还有企业举办集团内部的大赛,联合人事部门,把法务大赛作为人才发现和培养的途径。

据悉,首届知识竞赛吸引近2万人参加网上初赛,最终57家集团公司选送的171位选手进入复赛;第二届情景剧大赛经过各企业集团内部的层层选拔,来自上海市36家央企、市属企业集团与部分区国资企业申报的49部作品入围;第三届演讲大赛共收到了来自62家单位报送的102部作品。

三届大赛不仅吸引地方国企、在沪央企积极参与,还得到民企、外企的大力支持和响应,客观上也起到了促进各类企业交流的作用。

上海市国资委副主任程巍介绍,接下来市国资委将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上海法治国企建设的指导意见》,围绕企业主要负责人作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依法完善法人治理、依法经营合规管理、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加强企业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出台相关举措。

“连续三年的大赛与‘七五’普法同步推进,已经成为上海法治宣传的重要品牌活动之一,成为企业法治建设的金名片。”上海市法宣办副主任、市司法局副局长宋烈说,大赛的圆满落幕向建国70周年献礼,回顾70年的法治建设,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而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增强依法治企能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正是企业法务技能大赛的初心与使命。

附件:

责任编辑: 朱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