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司法部于2020年1月2日下午15:00就“法援惠民生 助力农民工”举行新闻发布会。 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副局长(正局级)施汉生、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胡占山、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秘书长张建华、广东省暖心公益法律服务中心律师叶进国担任发布人,向大家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副局长(正局级)施汉生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是新华社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农民工工资支付立法的情况,刚才施局长说到《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已经原则性通过,我想了解一下这个条例什么时候开始实施。另外在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的老问题上有什么新突破或新亮点。第二个问题,半个月前国务院召开了关于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会议,里面提到用法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我想了解一下,司法部在法治保障长效机制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谢谢。
新华社记者提问
[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副局长(正局级) 施汉生]:重组后的司法部一个重要职能就是立法,凡是涉及国计民生特别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问题,都是我们立法的重点。关于您的这个问题,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应该会很快获得通过,而且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不折不扣地把这个条例落到实处。
关于您的第二个问题,一方面,自从去年5月20日开通“农民工欠薪求助绿色通道”以来,全国各级法律援助机构主动履行职责,认真办理平台转办案件,为遇到欠薪问题的农民工提供及时便捷的法律服务,实践当中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这增强了我们继续开展这项工作的信心和动力。在制度建设方面,我们出台了《全国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服务规范》,将劳动争议案件办理作为专章予以规范,保证为包括农民工兄弟在内的特殊群体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援助服务,让我们开展下一步工作更加有章可循,《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出台后,我们就更加有法可依了。我相信,有与农民工工资支付相关的、可操作性很强的条例规则办法的制度保障,有我们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工作的长效机制,应该会很快建立起来、并在以后的实践中逐步得到建立健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