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9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司法部部长贺荣表示,“十四五”时期,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立足职能扎实推进法治建设相关任务的落实,以及政府立法、依法行政、刑罚执行、公共法律服务、涉外法治等各项工作,为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今年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5周年。五年来,司法行政机关立足职能抓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推进实施法治中国建设规划和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实施第八个五年普法规划,聚焦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等开展法治督察,大力加强法治人才培养等。
五年来,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53件、制定修改行政法规150件次。民营经济促进法、粮食安全保障法、能源法、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一批重要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同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对全部现行600多部行政法规开展了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中清理。围绕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推进制定31件授权和改革决定,以及7批次一揽子修改法律法规58件、废止28件。
司法部门和有关部门推进制定修改食品安全法、学前教育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针对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切实履行行政执法协调监督的职责,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规范罚款设定实施和涉企行政检查。目前,正在扎实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深入推进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调解、仲裁等领域改革发展,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并持续完善。建设全覆盖的法律服务网络,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加力提升服务质效,五年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7亿多次;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法律服务支持帮扶力度,建立健全律师行业东中西部对口帮扶机制,积极回应进城务工人员、残疾人、老年人、青少年、军人军属等群体的法律服务需求。
贺荣介绍,目前,我国有律师83万、仲裁员6.7万、公证员1.5万、司法鉴定人4万、法律援助工作人员1.2万,每年办理各类业务4000多万件,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各类调解衔接联动的工作格局。五年来,全国310万人民调解员调解纠纷7900多万件。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五年来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04万件,2024年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实施以来,新收案件近110万件,九成以上实现了案结事了,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逐渐凸显。
加快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对外贸易法、仲裁法、海商法等法律法规的研究起草、审查修改工作。深化法治交流合作,我国已签署91个司法协助条约、19个移管被判刑人条约,五年来办理司法协助案件1.6万多件。
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加快培育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支持组建“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盟,我国律所在3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07家分支机构,服务公民和企业“走出去”。以仲裁为例,五年来办理涉外仲裁案件1.6万件,标的额达到7300亿元,其中2024年受理4400多件、标的额近2000亿元,与202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00%和136%,我国已逐步成为面向全球的国际商事仲裁优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