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司法部司局长访谈②

服刑人员住隔壁 安全问题是关键!权威披露社区矫正那些事儿

来源:司法部官网 发布时间:2017-12-07 17:32
分享到 打印

    高墙、铁窗、囚服……一提到刑罚执行,相信很多人的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这些监狱元素。

  其实,与传统监禁矫正相对,有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是在社会实行刑罚。自2003年试点至今,其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局部试点到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的过程,并在实践中体现出明显的优势,被很多人称为刑罚执行领域的一项“朝阳工作”。

  这种刑罚执行方式便是——社区矫正

  本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司法部司局长访谈”邀请了司法部社区矫正管理局局长姜爱东,带您一起来了解社区矫正工作的那些事儿。

  下面,小编结合访谈的内容要开始划重点啦!

  晒成绩

  接收社区服刑人员350万人 重新犯罪率低

  自2003年开始试点,社区矫正工作经过14年的探索发展,成效显著。

  先来看看成绩单!

  

1.jpg

  推立法

  《社区矫正法》进入冲刺关键阶段

  十九大报告要求:“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为保证社区矫正依法规范实施,司法行政系统积极推动社区矫正立法。

  社区矫正制度科普小知识:

2.jpg

  社区矫正立法的顶层设计:

  ·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部署明确提出制定要求

  ·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

  ·国务院自2011年以来连年列入立法工作计划

  社区矫正立法的最新进展:

  ——立法进入关键阶段,司法行政系统全力推进:

  ·司法部张军部长要求把今年的工作重点放在积极推动立法上

  ·广东等20余个省(区、市)司法厅(局)出台关于选派监狱、戒毒民警参与社区矫正的工作方案

  ·持续关注立法动向,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解决立法中的关键问题

  保安全

  “非监禁”挑战大 治本安全观来“护航”

  众多周知,社区服刑人员数量大且生活在开放的社区环境中,存在着多种诱发犯罪的因素,做好社区矫正安全稳定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此,社区矫正工作在底线安全观的基础上树立“治本安全观”的更高目标!

  二者有何区别?

3.jpg

  如何践行“治本安全观”?

  严格依法办案

  认真开展调查评估确保刑罚准确适用;依法做好工作衔接避免发生漏管、脱管;严格履行审批职责防止社区服刑人员脱管失控;依法严惩社区服刑人员违法犯罪行为。

  严格监督管理

  严格督促社区服刑人员遵守法律法规、禁止令和各项监督管理规定;落实报告制度;加强检查核查;善于运用现代科技创新监督管理方式;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做好监管教育工作。

  提高矫正质量

  创新教育矫正内容、载体和方法,切实发挥其攻心治本作用,促进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和行为转变。

  做好社会适应性帮扶

  积极推动把社区矫正工作纳入社会管理服务工作体系,协调解决社区服刑人员的就业、就学、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社会保险等问题。

  为人民

  让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社区矫正是在社会上执行刑罚,其对社区矫正对象管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着社区服刑人员本人、利害关系人和社区群众对法治、正义、安全等的感知和认可程度。

  那么,如何在社区矫正执法工作中做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呢?

  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专群结合,加强社区矫正机构队伍建设

  要努力建立一支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同时,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组织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教育矫正和社会适应性帮扶,帮助他们无障碍地回归社会。

  二、坚持把社区服刑人员改造成为守法公民作为根本任务

  与监禁矫正相比,社区矫正更加强调对服刑人员进行教育改造的价值理念,更有利于对其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帮助活动,促使其顺利回归、融入社会。

  三、注重保障社区服刑人员合法权益

  坚持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平衡,注重对社区服刑人员合法权益给予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相协调、相适应的保障。通过严格规范文明执法,确保每一件执法案件经得起历史检验。

  四、适应形势发展需要,适时扩大社区矫正适用

  要按照部署要求逐步提高适用假释比例,让更多符合条件的罪犯在社会上接受改造。

  “浪子回头金不换”,通过社区矫正工作的不懈努力和有益探索,一定会帮助社区服刑人员悔悟改造、顺利回归社会。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的根本目的!

附件:

责任编辑: 杨翠婷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