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司法行政机关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履职,无私奉献,始终致力于巩固人民民主政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民主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多次获司法部和上海市领导批示肯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多次将重大战略任务交给上海,上海司法行政人当仁不让,顺势而上,争当新时代排头兵先行者。
服务保障重大战略任务敢为人先
探索法治与改革良性互动。从2013年起,围绕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和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动开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快速有序推动出台相关立法,实现了以法治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为我国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积累经验。
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多次派员参加与世界银行磋商谈判,推动完善相关立法,为上海市代表国家参与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提供优质“上海答卷”。发起成立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共同体,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深化包容审慎监管,发布省级跨领域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免罚清单,并扩大至6个领域,被国务院列为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专门审议通过《关于上海市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情况的报告》。
积极统筹长三角一体化法治协作,推动成立相关组织,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连续做好三届中国进口博览会法律服务保障,提供场内场外、线上线下多样化服务。
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市有序有力
近年来,上海市大力推动建立健全全面依法治市体制机制。全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举办全国首个省级层面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将全面依法治市工作纳入市管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推动出台法治上海、上海法治社会建设两个中长期法治建设规划。充分发挥市委依法治市办职能作用,协助市委建立完善依法治市组织机构和制度机制。高质高效提供新冠疫情防控法治保障,推动率先出台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法治保障的实施意见、医疗卫生人员权益保障办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市工作法治保障意见等重要文件及配套制度。不断提升基层法治建设水平。率先出台全面加强和改进基层法治建设的意见,出台全面加强新时代司法所建设切实提升基层法治水平的意见,全面构建街镇一级基层法治建设领导体制和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顺利完成人民陪审员改革任务,全面实施人民监督员制度,保障人民群众依法有序参与司法活动。
扎实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显著
上海市坚持规划先行,率先出台依法行政“十二五”规划和法治政府建设“十三五”规划。创立专项规划中期评估和年度工作要点制度,加大统筹协调和组织推进力度。上海市3个区、2个项目分别入选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示范项目。
优化地方立法程序机制,完善信息系统,坚持“立改废释”并举,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推动建成25个市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实现全市16个区及“五个中心”建设等重要领域全覆盖。建立上海市机关外聘法律顾问专家人才数据库。牵头编纂上海城市法规全书并完成应用系统上线发布,广受好评。
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情况纳入政务服务“好差评”指标体系。健全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统一行政处罚文书格式。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稳步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大力开展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旁听、讲评“三合一”活动。与市各中级人民法院共同建立行政争议多元调解联合中心,深化行政与司法良性互动。
大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走深走实
上海市历来重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请市“两办”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建成省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率先建成“三横四纵”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截至2021年3月,全市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6250个,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率先建立由司法行政机关牵头的全市大调解工作机制。率先实施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制度,大力推动人民调解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建设,全市16个区全部建成专业人民调解中心。全面建立市、区两级非诉讼争议解决中心,调解成功率达69%。大力推进线上诉调对接工作。
拓展法治宣传广度深度。成功举办七个国家宪法日和全市三十二届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成功组织开展“六五”“七五”普法。组织开展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履职评议。推动全市深入开展民法典等重点主题法治宣传。组织开展上海市法治文化品牌阵地和活动命名工作,建成上海市宪法教育馆,2个场馆被命名为第三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推进律师制度改革发展。制定律师执业权利保障相关制度。推动全市普遍建立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实施律师行业党建引领发展“四大工程”,律师行业党建全覆盖、全规范、全统领3年目标基本实现。制定实施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40项措施及中外律所联营、聘请外籍律师担任外国法律顾问等一系列律师工作改革和对外开放试点政策。出台支持律师“走出去”实施方案,16家律所在境外设立26家分支机构。推荐240多名律师入选全国及上海市涉外法律人才库,145家外国律师事务所在上海设立代表处,成为涉外法律服务集聚区。
强化公证工作改革创新。开展涉及103个公证事项的“最多跑一次”服务。开展涉及91个公证事项的“一次都不跑”试点。以全国首创的“赋码监管体系”为核心的“智慧公证”平台入选“全国智慧司法十大创新案例”。3家合作制公证机构建成运行。
推进司法鉴定行业健康发展。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推动《上海市司法鉴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全面推行市、区两级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率先实现鉴定意见书赋码管理,“智慧司鉴”系统实现全程留痕、全程监管。加强与办案单位衔接,落实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制定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地方标准,优化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司法鉴定服务。
推动仲裁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出台全国首份省级仲裁全面改革文件和全国首份仲裁对外开放文件,推动全国首家国际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仲裁与调解中心落户上海,率先成立仲裁行业协会,推动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在上海设立总部,加快推进上海国际争议解决中心改造升级,推动上海仲裁委员会深化改革,加快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
提高法律援助工作质量。完成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和事项范围三次调整。民事法律援助标准化国家级试点项目通过验收,地方标准在全市推广。深入开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试点,建成1700多人的专门刑事法律援助律师队伍,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实现全覆盖。全市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由2018年的3.1万余件增长到2020年的4.1万余件。实现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对全市法院、看守所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