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新华社福州6月8日电 题:龙岩焕新颜:闽西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观察
新华社记者秦宏
“老区不老、风华正茂”,走进龙岩市,一幅标语振奋人心。地处闽西的龙岩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近年来,当地发挥特色优势,抓住新发展机遇,谋篇布局产业转型;以人民福祉为依归,推进城乡建设,处处可见火热发展新气象,光荣的红土地旧貌换新颜。
“红”“绿”辉映
杂乱无章的南门头老街,如今通过改造成了龙岩市区新晋网红打卡地——中央苏区金融街。复原后的闽西工农银行,闽西苏维埃旧址、祝捷台等红色故址,隐泉书院、新罗第一泉等地域文化地标,小吃汇、老字号等饮食店,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改造后的龙岩中央苏区金融街一角。(龙岩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古田会议彪炳史册,十万闽西儿女参加红军,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龙岩地处原中央苏区核心区,有着“干革命走前头,抓生产争上游”等优良传统。
为传承红色基因、保护利用红色资源,近年来,龙岩市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制定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积极编制革命旧址保护利用规划等,有效推动了红色遗产保护和利用。
如果红色是“底色”,那么全市森林覆盖率接近80%,连续40余年居福建首位,绿色就是龙岩的城市名片和显著优势。
长汀县汀江国家湿地公园内水库一角。新华社记者秦宏 摄
行走在龙岩长汀县的汀江国家湿地公园内,不时会惊起“一滩鸥鹭”。1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不毛之地,如今已成为热门生态旅游景区。长汀曾是南方红壤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县份之一。近年来,当地累计治理荒山秃岭百万余亩,自然生态系统得到历史性改善。
护绿用绿,如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践的“长汀经验”已走向世界;林改的“武平经验”成为美丽中国乡村振兴县域样本……这是龙岩近年来不断巩固绿色优势,坚持绿色发展的缩影。
古田旅游区、长征文化公园、红色交通线永定旧址群等百里红色朝圣精品线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国字号荣誉,“红”“绿”辉映的老区龙岩新颜焕发。
蓄力向“新”
三元前驱体、新型锂盐、高端特气……走进龙岩上杭县的蛟洋工业园区,一批新项目让人对这个偏僻的山区县刮目相看。2021年,这个园区依托金铜循环经济产业链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410亿元、同比增长41.50%。
上杭蛟洋新材料产业园新材料产业项目建设现场。新华社记者秦宏 摄
近年来,当地依托优势金铜产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改变了上杭产业结构单一的局面。通过引进培育巴斯夫、吉利集团、宁德时代、德尔科技等一批龙头企业和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锂电新能源、半导体新材料产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新引擎。
上杭产业“蝶变”是龙岩产业发展新面貌生动注脚。近年来,龙岩构建了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有色金属、机械装备、文旅康养、建筑业、特色现代农业不断壮大,数字经济、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纺织、建材等产业转型步稳蹄疾。
目前,龙岩已形成有色金属、文旅康养、建筑业三个千亿级产业。今年一季度,全市GDP增长7%,高于福建省平均水平。在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带动下,一季度龙岩规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28.1%、同比提高26.9个百分点。
国家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系列政策,带给龙岩产业发展更大机遇。去年,龙岩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产业合作试验区等重大事项获国家支持。
“龙岩将加快与湾区重要城市建立交流协作机制步伐,打造‘老区+湾区’合作样板;通过机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文旅康养等产业协作,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龙岩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走在幸福的大道上
2019年前,龙岩市郊的紫金山社区所在地还是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如今新兴的居民区旁,湖水清可见底,绿地青草如茵;学校、体育馆、医养基地等配套设施齐全。
这前后的巨变,源于近年来龙岩市不断改变和提升城乡面貌,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打造有温度的幸福文明城市的探索。
长汀中复村中的红军街。新华社记者秦宏 摄
两年前,长汀县中复村的四季红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建设50亩百香果基地,带动20户脱贫户年户均增收8000元。
今年,得益于当地以红色培训、红色旅游带动乡村产业发展,这个合作社的果蔬种植面积扩大到180亩。合作社成员日子越过越红火,发展信心越来越足。
上杭县古田镇竹岭村中新建的民宿和电商楼。新华社记者秦宏 摄
2012年开始,上杭古田镇陆续关停水泥厂整治环境;近年来,当地又着力推进乡村振兴,着力“两山”转化机制探索,实现生态兴、百姓富。当地原以养殖业为主的竹岭村,曾经村容脏乱差,通过整治村庄环境,转型发展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业等,现已成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截至去年底,龙岩市五年累计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健康医疗等为民办实事项目130余个,一批惠民政策落地见效;全市七大特色农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千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4%、高于经济增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