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记者 刘嫚
这是何凤仪终生都不忍回忆的一幕:2022年5月22日下午,在海南省司法厅举办的2022年第一期警衔晋升培训班上,海南省府城强制隔离戒毒所原所长陈旭在授课不久就突然倒地,后送医诊断为突发脑溢血,于6月1日不幸逝世,年仅50岁。
在学员眼里,陈旭是关心他们饮食日常、给予他们戒毒信念的老师;在同事眼中,陈旭是巡查细致入微、授课专业幽默的领导;而在妻子眼中,陈旭是常为工作不顾身体,敬业付出的丈夫。
陈旭为司法行政事业奉献29年,长期在戒毒一线工作,曾先后荣立三等功5次、荣获嘉奖5次。2023年3月3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司法部追授其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
陈旭生前工作照。
陈老师的“最后一课”
“陈所长逝世是我最不愿回忆的事情,有时候真的是想努力地忘掉,不忍回忆。”虽然已过去近一年,省府城戒毒所医院一级警长何凤仪回忆起陈旭突发疾病的一幕,依旧无法克制哽咽。
时间回溯到去年5月22日,海南省司法厅举办2022年第一期警衔晋升培训班,省府城强制隔离戒毒所原所长陈旭作为教师授课。下午2点,陈旭准时到场,何凤仪发现,与以往不同的是,陈旭并没有站着讲课,而是坐在椅子上,他对此解释说“前几天感冒有点不舒服,今天就坐着讲吧”。
上课没多久,陈旭用手扶着额头说“有点头晕”,便“咚”的一声倒在了地上,前排学员冲到台上,发现陈旭已冒起冷汗,脸色通红,嘴里念着“帮忙给我爱人打电话”。坐在后排的何凤仪也来到讲台,因为知道陈旭有高血压、高血糖的基础病,冒冷汗的症状又有点像低血糖,便问他“是不是忙到没吃午饭”,陈旭回说“吃了”,何凤仪又问他“除了头晕还有哪里不舒服吗”,陈旭已经无法回答了......后被紧急送往海南省人民医院救治。医生告诉陈旭的妻子孙官梅,陈旭是脑干出血,开颅手术只有1%的希望,即使手术成功,也很可能熬不过后期的难关。
孙官梅大脑一片空白,她记得丈夫曾经说过,“如果得了不可逆的重病需抢救,一切创伤性抢救都不要做,要有尊严地离开”。于是,孙官梅选择了保守治疗,看着呼吸机的律动,以及心电监护仪颤巍巍的曲线,她期盼能有奇迹发生。
但孙官梅没能迎来奇迹。6月1日,陈旭经历三次心搏骤停,抢救无效逝世,年仅50岁。
孙官梅回忆,在接到警衔晋升培训班的授课邀请后,陈旭撰写了2万余字讲稿,就在授课前一天,陈旭还备课到深夜。当时,他的身体已经发出警报:反复感冒,血压居高不下。孙官梅劝他去医院看看,他却腾不出时间,说“这周还有会,还有检查,还有课,等忙完了吧”。
陈旭生前参加会议照片。
一群特殊的“学生”
在陈旭的告别仪式上,自发来了一群特殊的“学生”,他们都是陈旭生前教过的解戒人员。
阿雄(化名)是这些特殊的学生之一。15岁那年,阿雄看到身边许多朋友都在吸毒,也耳濡目染开始接触毒品,上瘾后他才知道毒品的危害,阿雄尝试过各种戒毒的方法,经过十一年的挣扎,始终无法戒断毒瘾,就在万念俱灰时,他被送到了救助中心,成为陈旭的第三期学员。
第一次见到陈旭,阿雄觉得他很严肃,不敢靠近,接触多了,阿雄发现陈旭其实很温暖,“像亲人一样关心我”。比如,在生理脱毒阶段,戒毒人员的身体会产生巨大不适,身体素质也会急速下降,陈旭时常会问戒毒人员“饭菜有哪些吃不惯”,还要求食堂每周定期更换菜谱。
在阿雄的记忆中,陈旭没有对戒毒人员发过脾气,和戒毒人员交流时,总是用一种随和、商量的语气,有的干警对戒毒人员大声一点,他还会反过来批评干警,“陈老师很多事情都会征求我们的意见,比如是否要做一些与戒毒有关的心理建设活动,什么时间做,我们有需求都会和他提出来,只要是对戒毒有帮助的,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的他都会满足。”
当听说阿雄喜欢弹吉他后,陈旭邀请他加入乐队,还借音乐鼓励阿雄“喜欢美好音乐的人,说明还有不死的灵魂,你要相信自己有把控自己命运的能力。”因为乐队成员都喜欢吃红烧肉,他还为乐队起名“红烧肉乐队”。
最重要的是,陈旭帮助阿雄树立了“毒瘾可以戒断”的信念。“不怕你有恶念起来,就怕你觉悟的思想提不起来”是陈旭常说的一句话,阿雄说,陈旭告诉他们要改变毒瘾不可战胜的观念,要用正念压制住恶念,在想要吸毒的时候,多想想自己的父母家人,多找些健康的娱乐方式转移注意力。
“孝亲尊师,珍惜生命,回报家人,回馈社会”的观念一直影响着阿雄,帮助他戒断成功,2008年解戒出所后,阿雄再也没有接触过毒品。
陈旭生前照片。
创立海南戒毒模式,打破戒断率低的世界难题
省府城戒毒所的307室是陈旭生前的办公室,那里整洁有序地摆放着一台书桌、两把椅子、两个沙发。抽屉里放着几大本学习笔记,记录的频率为两三天一次,每次落笔都是满满的几页纸。桌面上,老花镜躺在收纳袋里,重要的书籍用信封仔细包了书皮。
细致、认真是陈旭留给同事的普遍印象。省府城戒毒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郑茵记得,陈旭每天都会提前到单位,一到所里就开始巡查大院,所内安全是陈旭最为关心的事,树枝是否长高超过围墙、车辆是否停在指定位置、用水用电是否有安全隐患,他都会逐一确认。
而陈旭最被戒毒系统熟知的,是其专业性。2004年,受多重因素影响,海南毒品问题多发高发,毒品治理面临多重难题,时任海南省劳教局副局长的陈旭被委以重任——牵头组建海南戒毒救助中心,探索标本兼治的戒毒救治方法。
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陈旭精研了国内外的戒毒模式,和团队编写长达70多万字的《海南戒毒救助计划》,践行“以人为本、关怀救助”的理念。此后,陈旭进一步总结出医疗戒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理矫治、职业技能培训、后续照管“五位一体”戒毒康复救助体系,被司法部命名为“海南戒毒模式”。
为检验成效,海口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2005年至2009年解除戒毒的受教人员开展回访调查,出所三年以上戒断率为39.15%,证明了海南戒毒模式的有效性,已打破当时国际上流行的“戒断三年不足3%”的世界性难题。
2005年至今,陈旭先后组织了19期戒毒班,让1100余名戒毒人员有效戒断毒瘾;累计开展了20多个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为2000余名戒毒人员铺平回归社会的路;先后参与了141场次义务禁毒宣讲,为2.18万人次群众传授防毒拒毒知识。
陈旭曾在微信朋友圈里说,自己很喜欢《人世间》这首歌,歌词似是陈旭一生的写照:“平凡的我们,一身雨雪风霜不问去哪,随四季枯荣,依然迎风歌唱。我们啊像种子一样,一生向阳,在这片土壤,随万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