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市县联动 三级闭环”

阜新市综治中心织密平安网

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时间:2025-08-18 14:44
分享到 打印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国强 韩宇

  “以前遇到纠纷,在好几个部门间跑了多次,而这次在综治中心一趟就解决了。”近日,在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综治中心办完事情的李先生,脸上挂着满意的笑容。

  平安是民生之基,和谐是发展之本。阜新市各级综治中心紧扣“标准化、规范化、实体化”目标,创新构建“市县联动、三级闭环”治理体系,最大限度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今年以来,全市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0%以上,“民转刑”案件零发生,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提供了坚实支撑。

  市级中枢“智”理全域事务

  实践中,阜新市将市级综治中心定位为全市社会治理的“智慧大脑”,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科技赋能,全力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为平安阜新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1月,汇聚了公安、法院、司法行政、人社、卫健、住建等部门精干力量的阜新市综治中心正式成立。“我们建立健全‘日通报、周调度、月研判’机制,就是要让矛盾纠纷从发现到化解全流程可控。”阜新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运行以来,动态监测、精准研判、转递督办涉各类重点矛盾纠纷1600余件,目前已全部化解并持续跟踪。

  走进将于今年10月投入使用的阜新市综治中心新址,智能化指挥调度系统、多功能研判会议室等设施正在调试。“最核心的就是市县乡三级联动平台,能打破部门壁垒,将指挥调度直接联通到乡镇(街道)、村(社区)。”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平台整合了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等数据资源,通过“前端感知—智能分析—预警推送—联动处置—结果反馈”的闭环流程,实现矛盾纠纷及各类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处置。

  如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成了治理“好帮手”,平台系统会自动识别婚恋纠纷、邻里摩擦等高发矛盾,精准推送给对应的调解力量;重点区域的治安数据实时更新,让防控策略更科学。“以前是‘人找事’,现在是‘事找人’,治理效能提升了一大截。”中心工作人员说。

  县域阵地联解百家难题

  作为平安建设的前沿阵地,阜新市7个县级综治中心已全部实现了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的“五有”目标,建立“访—调—立—裁”工作模式,为群众提供“全链条”服务。在社会力量参与方面,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特色调解室、仲裁机构、心理服务机构、律师等纷纷进驻综治中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用心用情为群众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解决烦心事。

  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综治中心,司法局、信访局等单位整建制入驻,公安局、农业农村局等常驻,卫健局、民政局等轮驻,20多家单位力量拧成一股绳,诉讼服务、信访接待、法律援助等功能“一站式”集成。

  “我们不仅要让群众少跑腿,更要把难题解决在当地。”阜新县委政法委主要负责人介绍说,如今,从物业纠纷到劳资争议,从家庭矛盾到涉企难题,都能找到对应的调解力量。

  针对邻里、婚恋等隐性且易激化的纠纷,阜新市各县级综治中心还会定期开展拉网式排查,摸清底数、精准预防、有效化解。主动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水平,街面见警率更高了,“1、3、5分钟”快速反应圈更灵了。

  基层末梢细织平安网络

  依托全市乡镇级综治中心,阜新市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不断深化创新实践,让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由被动受理向主动预防转变。阜新县的“一村一警一法律顾问”,清河门区的律师调解专家库,细河区试点的“四所一庭+社区网格”模式……各地化解矛盾的“妙招”与基层综治中心有机融合。网格员们走街入户,今年以来已走访10万余户群众,化解了2000多件“家门口”的纠纷。

  在棚户区改造、旧城区更新等工作中,细河区充分利用“四所一庭”联动机制,提前介入,有效排除风险隐患,确保居民平稳过渡。

  “张彪调解模式”创新实践的不断深化,让许多疑难纠纷迎刃而解。太平区孙家湾街道创新的“张彪调解+靶向普法”模式,海州区和平街道推行的“张彪调解+法律援助”模式,都为群众提供了贴心的服务。如今,“张彪调解模式”已在全市开花,上千个法律服务站点扎根社区、乡镇。

  从市级“智慧大脑”精准调度,到县级“一站式”服务解忧,再到基层“神经末梢”贴心守护,阜新市正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平安幸福的底色更浓。

  随着阜新市综治中心智慧平台持续升级,将进一步推动各类矛盾纠纷和社会治安隐患全量掌握、闭环流转。让矛盾有人解、困难有人帮,这份触手可及的安全感,就是城市最温暖的民生答卷。

附件:

责任编辑: 朱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