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规范涉企执法助力民企轻装上阵

漯河市司法局着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时间:2025-05-14 15:17
分享到 打印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红旗

法治日报通讯员 许 乐

  近日,在河南省漯河市司法局召开的规范涉企执法座谈会上,10位民营企业代表畅所欲言。

  这是漯河市司法局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行“开门监督”的一幕。

  “我们紧扣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现实法治需求,对标一流完善举措,着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助力民营企业轻装上阵、安心谋发展。”5月13日,漯河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路熠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说。

  建立涉企执法事项清单

  漯河市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其中,食品产业是主导产业,形成了双汇发展、卫龙美味等头部引领,20家世界500强、32家全国500强、75家行业龙头企业扎根漯河,7000余家食品企业竞相发展的格局。

  今年以来,漯河市司法局以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为抓手,引导执法单位健全涉企执法制度,建立涉企执法事项清单、涉企检查台账,全面公开涉企执法检查事项,确保清单之外无检查,让企业对检查事项有明确预期。

  “全市优化涉企执法方式,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积极推行‘综合查一次’‘信用+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审慎采用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让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并强化涉企执法监督,扎实开展涉企执法案卷评查,深入查找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依法依规查处中梗阻误事、打太极推事、不给好处不办事等行为。”路熠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漯河市司法局大力推行“开门监督”,今年以来,先后发布《关于征集涉企行政检查意见建议的公告》《关于征集我市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线索的公告》,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信息共享机制,多渠道征集社会各界对行政执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和问题反映,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到法治政府建设中,共同构建公平公正、规范高效、阳光透明的市场环境。

  清理涉及企业政策措施

  “去年以来,我们参与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战略合作协议等50余项文件审核、协议审核和决策研究,切实感受到政府对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视和支持。我们还对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的政策措施提出清理或修改的建议。”漯河市政府法律顾问、金博大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王卫国说。

  2024年以来,漯河市司法局聚焦依法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审查市政府行政协议及涉法决策事项170件,审核市政府拟出台文件29件,提出法律意见400余条,并联合市发改委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政策措施清理,梳理涉企文件435件,拟废止63件,拟修订15件,已修订2件。

  与此同时,漯河市司法局充分发挥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参谋助手作用,以法治政府建设为抓手,推动实行“1+7+N”政府法律顾问模式,市政府聘请1家常年法律顾问单位、7位专家法律顾问、N位公职律师,围绕招商、项目建设、企业研发、金融不良资产清收等重点工作,听取专业法律意见建议,提高决策质量。今年以来,严格审核《漯河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业发展的若干实施意见》等文件,使政府政策程序合规,有力提振了消费信心,激发了市场活力。

  主动对接企业法律需求

  “律师不仅帮我们企业梳理出4项合同漏洞,还针对签订合同等制作法律风险防范手册,这种‘预防式’服务比事后补救更有价值。”连日来,漯河市司法局组织律师深入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活动,某企业负责人由衷地说。

  漯河市司法局主动对接企业法律需求,积极搭建律企协作平台,护航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近日,漯河市司法局联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开展“服务实体经济 律企携手同行”专项行动,市司法局遴选150余位优秀律师,组建助企法律服务团和宣讲团,使企业遇到法律问题能够第一时间与律师取得联系,依法妥善解决法律问题。

  漯河仲裁委开通涉企“绿色通道”,对涉招商引资、政府投融资、重大基础项目建设等纠纷,推进快受理、快办理、快结案,并设立漯河仲裁委驻经开区助企联络站,将法律服务触角延伸至产业园区。

  针对市场监管领域行政复议纠错案件多发现象,漯河市司法局开展专题授课指导、制发复议意见书,有效规范举报投诉处理行为,并联合市工商联、市发改委深入企业、产业园区、重点企业,广泛宣传行政复议法规,切实减少企业诉累。

  “我们在公证、仲裁、行政复议等领域持续发力,不断创新思路、强化举措,让民营企业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路熠介绍说,漯河市司法局创新发展“互联网+公证”,推行“最多跑一次”申办、区块链电子公证书、远程视频线上办理等服务,自去年以来,已办理涉企公证2392件、知识产权公证1914件。

附件:

责任编辑: 朱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