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山东威海创新涉企合同管理“四化联动”
赋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来源:司法部官网 发布时间:2025-10-17 10:07
分享到 打印

  山东威海市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创新推出“标准化审查、数字化支撑、协同化共治、差异化管理”四化联动机制,规范涉企合同管理,实现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签订合同“乱承诺”“不履约”等问题的源头治理,为市场各主体打造“签约更安心、履约更放心”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是标准化审查,以法治规范筑牢风险防线。‌动态更新15个领域14类117项法治审查标准,覆盖采购方式、决策依据及合同核心条款,确保审查工作合法依规。‌今年以来,通过标准化审查各类合同3095件,其中,对73件问题合同实施全流程法治化纠偏整改,闭环整改率100%。‌对市政府重大项目合同,提供全周期法治服务,保障重大项目依法“零延迟”落地。

  ‌二是数字化支撑,以法治思维提升服务水平。健全合同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账号管理、审查备案、履行情况报送全流程网办。增强数据法治安全‌,对356个单位用户实行分级授权管理,保障合同数据合法合规使用。构建“线上申请+智能预审+云端指导”智能服务模式,全天滚动播放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法治解读,热线实时答疑1400余次,处理各类问题2700多件,实现送审材料提交准确率100%。

  三是协同化共治,以法治合力增强监督质效。加强资金使用法治审查,与财政部门就政府采购、财政资金投资等重要事项协作审查,助力市级财政资金使用安全。强化资质认定法治核查,与行政审批、市场监管部门建立资质核查通道,快速解决相对方资质与合同标的错配等问题。规范履行法治检查,联合纪检监察部门,双向督促合同送审、备案及规范履行,今年检查合同履行报告4209件,履约及时率100%。

  ‌四是差异化管理,以法治温度呵护民生需求。实施“三优先+双同步”审查,将大中小学食堂采购合同审查期限由10天压缩至2.5天,守护全市师生“舌尖上的安全”。对中小企业参与的合同采取“容缺预审”,清除“以财政拨款为付款条件”“优先、唯一”等霸王条款,为中小企业顺利回款“保驾护航”。对公交特许经营、公路季节性养护等时效性强、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合同,提前预警风险点、快速出具审查意见,确保项目如期落地、规范运营。

附件:

责任编辑: 朱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