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每天为戒毒人员测量2次体温,对戒毒人员宿舍、餐厅、教室等进行全方位消毒,为戒毒人员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连日来,福建省三明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一大队副大队长黄高儒和同事们坚守“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使命担当,筑起一道又一道抗击疫情的“防火墙”。
“兄弟,你家里还好吗?”2月5日中午,吃完盒饭后,大队长谢良标偷偷地问起黄高儒,这位坚毅的汉子沉默了片刻,回答道:“所里知道情况后很照顾我,领导都叫我先照顾家里,等下一批再上,但是我想作为队领导还是共产党员,不想因为家里的事情影响单位的工作。”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这是黄高儒坚守在一线封闭式岗位的第10天。
父亲急需换肝续命,责任面前他主动请缨
黄高儒家里的困难,大队长谢良标是知道的。2019年2月底的一天,黄高儒接到母亲的电话:“你爸前些日子就生病了,肚子胀得难受,怕影响你工作不让告诉你。”
原来,他父亲前段时间就觉得肚子胀,父母俩瞒着黄高儒去医院做了检查,得知是肝出了问题,医生告诉他们,最好要到省城大医院去检查。一听说要去省城的大医院检查,这可把俩老人家吓坏了,母亲才哭着给黄高儒打来了电话。
在随后的半年多时间里,为了给父亲检查治病,黄高儒带着父亲辗转福州、泉州、上海各大医院,最后经福州某肝胆医院4名专家会诊确诊:肝硬化、肝萎缩。医生给出的答案是:想要保住生命,唯一的办法就是换肝。
之后,黄高儒成功预约了上海某医院,准备进行下一阶段治疗。大年二十八、二十九两天,他提前跟同事换好了班,在连续值了两个班后,在除夕当天赶回仙游老家。“春节假期一结束,就带着父亲到上海住院治疗,在医院等待合适的肝源,一旦配对成功就立即进行换肝手术。”回家前,黄高儒和大队长谢良标提了一下自己的计划。
大年初二,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三明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党委决定执行分批次封闭式执勤工作模式。得到通知后,黄高儒没有任何犹豫,随即就赶回单位。
自古忠孝难两全。这次的主动请缨,黄高儒没有犹豫,却满怀愧疚。“看着父亲难受的样子,我希望能够尽早为父亲进行换肝手术”。但是在疫情面前,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黄高儒选择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岗位、冲锋在前。
爱人是白衣天使,自己必须做一面金色盾牌
黄高儒的爱人叫陈秀宾,是三明市第一医院(三钢分院)的护士,而第一医院也正是三明市政府指定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的医院。
疫情面前,医院更是人手紧张,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恨不得一个人掰作两个用。早在春节前,爱人已经连续上班多天,那时候疫情没那么严重,排班也没那么紧张。
1月25日,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全省新增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情况,三明市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确诊。随即,全市医疗单位、政府部门打响了全面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击战。
1月26日,爱人陈秀宾比黄高儒还早一天就奔赴岗位。
封闭式值班10天以来,当采访黄高儒的时候,笔者问他,为什么选择第一批参加封闭式执勤。黄高儒憨憨一笑:“医生是白衣天使,警察是金色盾牌,爱人已经在岗位上战斗,我也不能落后。”
铁汉柔情,孩子是最不舍的牵挂
作为一大队副大队长,在一线的戒毒执法管理工作中,黄高儒向来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给队里的年轻民警起到了应有的榜样作用。
在封闭执勤的时间里,黄高儒始终让自己处于忙碌的状态,带戒毒人员开饭、给戒毒人员量体温、带戒毒人员拨打亲情电话……什么事情都争着做。
黄高儒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大儿子9岁,在读小学二年级,小儿子2018年5月出生,不到2周岁。除了出差、培训,这次是离开他们最久的一次。以前出差、培训,休息的时候还可以通过视频看看,因为戒毒管理院区不允许带手机,这次连视频连线都没有了,而这一次封闭执勤就是半个月。
黄高儒表示:“说实话,我和爱人都在岗位上,把两个孩子交给年迈还生病的父母,心里也不好受。”他目前最大的心愿是,希望疫情早日消灭,可以带父亲去上海换肝,可以抽空陪陪孩子。
后 记
在此次的抗击疫情工作中,向黄高儒一样,克服困难、主动请缨参加首战的民警还有很多。
二大队民警詹振煌,爱人在三明市第三医院检验检疫科工作,三明市首例患者病例就在该院确诊,她每天都要面对发烧发热来医院检查的病人;
二大队副大队长陈玺,父亲因为中风常年卧病在床,接到命令也是第一时间赶到岗位;
三大队大队长林访辉,80岁高龄的母亲在春节前不小心摔倒,左臂粉碎性骨折,节前刚刚做完手术,他来不及多陪护几天就赶赴一线;
四大队民警林霖,爱人是厦门市弘爱医院影像科的护士,孩子刚满一周岁,把嗷嗷待哺的娃交给母亲后他选择回到大队……
疫情就是命令。三明司法强戒所全体民警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新时代戒毒人民警察的铮铮誓言。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跟医务人员相比,他们有同行的信心和勇气,他们是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