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疫情发生后,四川司法行政戒毒系统高度重视、迅速响应、全面部署、狠抓落实,严格按照司法部和省厅、局统一要求,调整民警值班备勤模式,实行14天隔离医学观察期后再进入场所连续值班,全力以赴做好全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今天,让我们走进四川省成都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倾听进入隔离区的第一批女民警及家属“舍小家,保大家”的感人故事。
(罗跃琴与父亲和丈夫视频通话截图)
她们一家三口都穿警服,都是党员,都在疫情防控的岗位上。她是二所进入隔离区年龄最大的女同志,她的丈夫则是省女所进入隔离区年龄最大的男同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党和人民需要我,说明我们还没有老,只要组织在召唤,我们就一定要作好表率冲在前”。这是一个警察世家的铮铮誓言。警察的神圣感、无私的奉献情在一代代的传承中葳蕤生长。
(王藜佳与丈夫视频通话截图)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王藜佳夫妻二人同为戒毒系统基层大队的民警,在1月27日同时接到上级通知,进入隔离观察区。这意味着在未来的28天,家中只有62岁的母亲一人,照顾5岁的孩子和90岁的外婆。90岁的外婆患有严重的老年性黄斑病变,眼睛几乎看不见,临行那天早上,孩子发着烧。“没有孩子不想父母,没有父母不担心孩子。可这是他们的责任,我们除了理解,还是理解。”王藜佳的母亲说。
(朱茜与丈夫视频通话截图)
她的丈夫,是青白江区祥福派出所的一名基层民警。很多人说,找警察结婚需要勇气,因为无法照顾家庭、无法陪伴孩子;可警察和警察结婚,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是坚定的信念。春节前,疫情突如其来,打破了原本想趁着过年团聚的计划。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国家有召,召必来!这场来势汹汹的疫情,是没有硝烟的战争,身为警察,无需多言,无需解释,要做的只是全力以赴,保卫人民。和丈夫商议之后,他们开车将2岁孩子送回甘孜老家,托付给年迈的父母照顾。深明大义的老人没有一句怨言,只是殷殷叮嘱着要注意安全。听着父母的叮嘱,看着孩子的眼泪,他们满心愧疚,却还是咬紧牙关,踏上征途。头顶国徽,肩抗责任,用爱支撑“小”家,用责任捍卫“大”家。
(刘璞与父亲视频通话截图)
刘璞今年20岁,是单位年纪最小的警察。她的父亲是一名老警察,母亲是一名医生。因为父亲的工作性质,一家人聚少离多,只有在春节,一家人才能真正团聚。她曾因此埋怨过父亲,怪他不肯花时间陪伴自己成长。可随着她成长为一名人民警察,这才明白:这是作为一名警察的职责。2020年大年初一,刘璞满怀期待回了家,与半年未见的父母兄弟一起吃了团圆饭,一家人其乐融融。可是,随着疫情的快速蔓延,第二天下午,刘璞和父亲都接到返岗通知。刘璞说,出发路上,她和父亲谁也没说话,下车时父亲才说了一句“好好工作”。走到进站口,突然传来父亲在远处呼喊“记得给家里打电话”。那一瞬间,各种情绪涌上心头,她鼻头一酸,泪流满面。
(何烨和丈夫视频通话截图)
她的那个他,是省女子监狱民警,大年三十值班,大年初一刚到家,初三又回到监狱封闭隔离观察;她,初二就已返回成都二戒所……疫情就是命令,“启动一级战备”,一声令下,三岁半孩子只能交给家中老人照顾。虽然,她与他难见一面,担忧着父母与家,他满心愧疚“我爱她,爱这个家。”她看向远方淡然说道:“我很想他,也想娃娃,但是这场战役更需要你我他。以前上班总是他洗衣做饭等着我回家。待我们再相聚时,我想对他说一声‘谢谢你的付出,才让我在二所安安心心地工作’。”这就是无数个双警之家,守护着千千万万的家。
(刘思君与丈夫视频通话截图)
刘思君的婚礼是16号,正沉浸在新婚燕尔的幸福中时,接到单位通知,即刻归队。她将会因为工作被隔离一个月,丈夫也会忙碌于走街串巷的社区劝导工作中。2020年,谐音“爱你爱你”,刘思君觉得这是对他俩的考验,注定不平凡的一年,相信有夫妻俩以及奋战在一线的战友们的共同努力,定能战胜疫情。
(何禄孝和男朋友视频通话截图)
何禄孝和男朋友从警校毕业后,秉承着对警察事业的热爱各自穿上警服成为了不同岗位的警察,也就开始了不定期的异地。小半年没见,这次春节她换好班准备悄悄去派出所给过年值班的他一个惊喜。疫情发生后,所部发布紧急召回,刚到家两天的她拎起未打开的行李,第二天一早返程。相隔两地,聚少离多已习以为常,这次疫情对于他俩更是一次特殊考验,但毋庸置疑的是两人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入警初心,也更深刻地感悟到头顶这枚警徽的意义和重量。
(陈麒旭和丈夫的视频通话截图)
陈麒旭说,隔离值班这么多天以来,终于闲下来跟她的那个他用这种方式见了一面。看着他全副武装的样子,情不自禁地想敬个礼,他回礼的样子让她想笑也想哭。致敬这身神圣的制服,还有和大家一样坚守在岗位的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