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战“疫”路上,亲情与坚守同行

来源:司法部官网 发布时间:2020-02-12 18:06
分享到 打印

战“疫”路上,一位警察妈妈的爱与执着

1月27日,黑龙江省强戒所女警徐宇刚刚结束大年初二的值班工作返回家中,家人正等待着和她一起过一个幸福团圆的春节。中午接到所里将要采取封闭值班的通知时,徐宇没有犹豫,她深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徐宇第一时间签下请战书,准备开始28天的封闭执勤。“作为一名有着14年党龄的老党员,我主动请战。”

当天晚上,她收拾行装,正在咿呀学语的女儿还不知道妈妈即将离家。孩子出生的一年多里,她还没有离开孩子超过两天时间,而且这次没有任何的准备,面对孩子天真的笑脸,她的心里有太多的不舍和歉疚。

工作之余聊起孩子,徐宇有些内疚地说,孩子满周岁后,她开始值夜班,不得已为孩子掐断母乳。原来孩子晚上一直是妈妈陪着睡,但现在值夜班已经成为常态,爱人说,孩子经常晚上哭醒,要找妈妈,最后只能抱着妈妈的枕头睡着。每当女儿用稚嫩的声音反复叫着“妈妈、妈妈”的时候,她的内心除了满满的爱意,更是充满了歉疚,“真的亏欠了孩子太多陪伴,也亏欠了爱人太多”。徐宇的爱人一直默默的承担着一切,从无怨言,让她安心工作,没有后顾之忧。即使这样,徐宇也从不抱怨,从来都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

有令必行、不辱使命,这是纪律,更是责任!徐宇知道,自己不仅是一个母亲,更是一名人民警察,即使对孩子有万般不舍,也要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忠于自己的信仰。在安顿好孩子后,她毅然背上行囊,投入到防控疫情的战斗中。

封闭备勤期间,所党委高度重视,为备勤工作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学习上有各种学习材料,生活上从营养保障到洗漱用品一应俱全。一切工作在所党委的指挥下紧张有序的进行着。徐宇有太多的豪言壮语,更多的是默默的付出。徐宇坦言“很想回家抱抱孩子,但是疫情面前,自己更应该与同事们坚守单位,做好封闭备勤工作。没有大家,何来小家。”和同事们在一起并肩奋战的日子,充实而充满希望,她最大的愿望便是:冲锋在前,不负重托,为场所的安全稳定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面对疫情与亲情,一个80后民警的无悔选择

黑龙江省绥化强戒所三大队二中队中队长孙佳元,是一个有着14年基层工作经验的80后,中共党员,今年35岁的他已是1岁孩子的父亲。今年春节前,孙佳元的母亲患脑梗,在大连住院治疗,作为中队长的他,并没有在病床前照顾母亲,而是依然选择了坚守岗位。大年初四,一家子正准备午饭时,孙佳元的电话响了,电话是大队领导打给他的。疫情就是命令,他来不及与孩子、父母解释太多,匆匆换上了制服,下午从大连乘坐高铁赶赴绥化,第一时间到达单位,参与所内实施的封闭管理措施。他把年幼女儿交给了父母照顾。临行时,父母一再提醒他,要照顾好自己,因为孙佳元在三大队工作时,就有一个外号“拼命三郎”,拼了命的去干。这就是一个人民警察,哪里需要就赶向哪里的使命所在。

一晃十多天过去,他忍受着与父母女儿的千里相隔,把心扎在戒毒所封闭管理中。疫情蔓延,防控阻击。身为中队长的他,冲锋在前,坚守在一线。他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忘我工作的工作状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孙佳元自始至终,把心交给党,疫情的蔓延与猖狂,他像一匹不知倦的马,奔赴一线。“我是人民警察,在人民和党需要我的时候,我应站在需要我的地方!孩子、父母在大连,我没有时间去过多的关心,等疫情缓解后,我会去弥补他们,有了大家的安全,才能获取小家的平安。”简单朴实的话语体现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责任担当。

一家三警察,携手齐上阵

“爸妈你们一定也要注意安全,做好防护!” 这是一个儿子在电话中对父母的牵挂和嘱托。他是万家强制隔离戒毒所二大队管教员敖金鹏,他的母亲是所戒毒医疗中心的医护人员,父亲是黑龙江省东风监狱的基层干警,此时他们都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平日里一家三口就都在狱所一线值班备勤,聚少离多。对他们来说,阖家团聚的时光更尤为珍贵。

1月28日上午,值班回来刚进家门的敖金鹏,就接到大队长石鑫磊的电话,得知场所为有效切断新冠肺炎传播途径,决定29日起实行全面封闭管理。疫情就是警情,他来不及多想,便斩钉截铁地回复:作为一名党员积极分子,我坚决响应所党委号召,申请加入第一批的封闭执勤工作。由于工作原因,春节期间他们一家人都没有吃上一顿团圆饭。纵有千般不舍,他还是匆匆打好行囊,准备赶回单位,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防控就是责任,岗位就是阵地。进入封闭管理区后,敖金鹏采取分发防疫手册、个别辅导等方式,向戒毒人员宣传讲解疫情防控相关知识,让大队每个戒毒人员都能正确认识疫情、了解疫情,并做好个人防护。他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壮举,只有通过平凡的坚守和无私的奉献,把初心体现在行动上、把使命践行在岗位上。他们一家三口虽然人不在一起,但却做着同一件事——坚守各自岗位、共同抗击疫情!

附件:

责任编辑: 朱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