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图为武汉仲裁委办仲裁秘书正在创建云仲裁庭。 (武汉仲裁委办供图)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维
记者近日从武汉仲裁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武汉仲裁委办)获悉,在社会各界共同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武汉仲裁委办在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及时启动在线立案平台、优化在线庭审平台、智能送达平台,构筑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机制,实现包括立案、庭审、送达等仲裁环节和多元调解的信息化、智能化,创新非接触仲裁服务模式,为当事人、仲裁员以及其他仲裁参与方提供更加安全便捷、智能高效、公平公正的仲裁服务,为逐步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保驾护航,为打赢打好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贡献力量。
网上立案电子送达
“因为疫情的原因,我对现场立案还是有很多担忧的,现在好了,有了在线立案平台,我在网上就能提交立案材料,完成仲裁立案手续,及时主张权利。”一位刚刚完成在线立案的当事人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战“疫”时期,降低人员流动,减少人员聚集是当前防疫的关键一环。随着各地复工复产,如何兼顾防控疫情和正常开展仲裁业务,及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做到仲裁服务不缺位,也是仲裁机构面临的重要挑战。
非常时期,武汉仲裁委办及时启动网上立案平台,当事人向武汉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立案,可以登录武汉仲裁委员会网站,点击右侧互联网仲裁进入互联网仲裁院网站(http://online.whac.org.cn),点击当事人入口或者直接登录“当事人入口”网址:https://whdoor.iarbi.com,通过实名认证、使用电子签名,在线提交立案材料。
此外,当事人还可以通过关注武汉仲裁微信公众号进行网上预立案,结合邮寄方式提交立案材料。为加强在线立案平台的技术保障,武汉仲裁委办落实专人提供网上立案平台的使用指导服务,并对网上立案申请进行审核,符合规定的,即时办理立案手续。
这样的“非接触”模式,最大限度方便了当事人和律师参与仲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出行和聚集,切实维护当事人、代理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安全和健康。
不仅立案可以在网上实现,送达同样在疫情期间转移到了线上。送达既是对当事人权利的保障,也是仲裁程序的重要环节。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为推进案件办理程序,武汉仲裁委办整合线上电子送达平台,优化电子送达操作流程,制定工作规范,切实保障电子送达的合法性、有效性,积极引导当事人选择电子送达方式,通过传真、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账号等接收程序性仲裁文书。
有序开展在线庭审
突发的疫情,让很多当事人、律师和其他仲裁参与方对于能否如期开庭非常焦虑,他们既盼望着纠纷早日尘埃落定,又担心外出增加感染新冠肺炎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疫情也成为一场考验。对于武汉仲裁委办而言,其检验并提升了武汉仲裁委办智能化、信息化远程仲裁服务的效率与便捷,打破了“开庭必须见面”的固有思维。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视频信号已接入,本次在线庭审正式开始!”
3月23日下午,武汉仲裁委办借助云仲裁庭视频庭审系统完成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开庭审理。此案的仲裁员、双方当事人在家里利用电脑登录云仲裁庭,参与了这起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庭审。
庭审中,仲裁庭通过视频连线主持庭审,办案秘书借助语音识别进行庭审记录并同步展示,双方当事人在云仲裁庭里进行陈述、答辩、举证、质证、调查、辩论、最后陈述等一系列开庭程序,经过近2个小时,一场同步录音录像的在线庭审顺利结束。
本次疫情期间,在武汉仲裁委办与时俱进,创新“非接触式”仲裁办案模式,优化在线庭审平台,当事人、仲裁庭和办案秘书登录各自的媒介端口经注册和实名认证后,参加到在线庭审平台。该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多人远程视频同框、语音识别、同步展示庭审笔录、电子签名确认笔录,支持仲裁庭在线合议和在线视频庭审。
推行纠纷多元化解
“谢谢武汉仲裁委、谢谢仲裁员的在线调解,疫情期间,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解决的纠纷,几天就调解了。股权问题处理好了,公司可以轻装上阵,全力以赴复工复产!”4月1日,一起股权转让合同纠纷的双方当事人通过仲裁庭在线调解,“化干戈为玉帛”,当事人当场向武汉仲裁委办表达了上述谢意。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企业在履行合同中遇到了各种法律问题,商事纠纷呈现上升趋势。武汉仲裁委办主动构建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完善线上仲裁和调解对接机制,汇聚律师调解、行业调解、人民调解等各方资源,积极推广在线仲裁确认,打通仲调对接的线上通道,初步形成了多方参与的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
科技赋能仲裁。据介绍,武汉仲裁委办将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仲裁服务的深度融合,打造智能化线上仲裁服务平台,以非接触式仲裁服务模式创新提升仲裁服务水平,确保程序正义不因疫情而缺位,实体正义不因疫情而阻断,努力为凝聚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贡献力量,为深入推进“互联网+仲裁”建设,助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彰显仲裁机构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