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2020年1月16日,司法部发布了对全国法律援助和公共法律服务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的决定。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法医临床学研究室荣获司法鉴定领域先进集体的荣誉,法医毒物化学研究室向平、法医精神病学研究室汤涛获评先进个人。
在当前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大背景下,这些先进又有怎样的担当和作为呢?
法医临床学研究室
2月18日上午,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云审理”了沪上首例因妨害疫情防控、殴打志愿者涉刑的案件,并当庭宣判,以寻衅滋事罪判处被告人凌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在该案中,志愿者被凌某殴打受伤,法医临床学研究室于2月3日(节后上班第一天)受理了鉴定委托,认定志愿者被打致第五腰椎压缩性骨折、构成轻伤,并于5日出具了鉴定报告,有力地协助了司法机关维护 “战疫”期间社会秩序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2月7日一大早,应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的要求,研究室两名党员鉴定人自行驱车前往70公里外的金山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出诊,在严密的防护之下,开展了当地急需处理的5例损伤程度鉴定。
为减少不同地域间人员流动、配合疫情防控,我院将上海之外司法机关委托的鉴定延后,为此与各地司法机关做了充分沟通,并在官网、官微上发出了公告通知。但在2月13日,仍有当事人不顾我院的公告和委托方的延期告知,执意从外地赶来上海,要求我院按照原先的约定进行鉴定。在劝返无效的情况下,法医临床学研究室的鉴定人在双方均做好有效防护的情况下,实施了鉴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研究室根据院党委的部署,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压实主体责任。为了避免司法鉴定服务出现“断档”影响司法机关的工作,研究室实行了严格的分组值班制,始终保证有一组人员坚守服务岗位,至今共计受理鉴定案件42例。
法医毒物化学研究室 向平
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多名同事探亲回沪后居家隔离,实验室人手紧缺。在此关键节点,研究室副主任、老党员向平毅然坚守第一线,默默地顶了一个又一个班,做了一次又一次检验,签署了一份又一份报告,成为毒化检验大家庭的中坚力量。
疫情面前,竟然仍有人心存侥幸、顶风作案,毒杀野生动物。面对某生态保护区近百只野生鸟类被猎杀的案件,向平顶着染病风险,穿着厚重的隔离服,戴着护目镜,从样品采集、提取、分离到仪器分析,连续工作长达10个小时。她带领值班人员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很快就从野生鸟类的胃内容物和肌肉组织中检验出了“克百威”成分(一种高毒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向平和团队再次在第一时间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技术支撑,以高质量、高水平的鉴定赢得委托方的信任和称赞。
法医精神病学研究室 汤涛
2月8日晚,陆某在上海乘坐轨道交通时拒不配合安检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强闯进站,被上海市公安局城市轨道和公交分局以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立案调查。陆某到案后情绪激动,自述患有精神疾病,故公安机关于13日将其送至我院,成为我院受理的第一例涉及妨害疫情防控违法行为的法医精神病鉴定。这个任务落在了老党员汤涛肩上。
汤涛带着年轻鉴定人刘超,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在公安民警及陆某完成入院登记、体温检测后,将他们领入专用检查室,依照司法鉴定程序开始鉴定。在鉴定过程中,陆某情绪极为激动,不停谩骂民警及鉴定人,数次摘下佩戴的口罩。汤涛在做好自身防护的情况下耐心、细致地对其劝说、安抚,缓和对立情绪,花费了数倍于平常的时间,终于完成了精神检查。汤涛和他的搭档将及时出具鉴定意见书,为案件的处理提供科学证据。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疫情之下,法医临床学研究室集体和向平、汤涛两位鉴定人,立足岗位、积极进取,无愧先进之荣誉。这些先进,是我院全体人员共克时艰、众志成城、服务国家的缩影,更是他们中的典范。在先进的示范和带动下,我院各专业鉴定人于2月3日至19日期间,受理了325例鉴定,为司法鉴定“国家队”再添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