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东明
法制日报实习生 张海燕
农民工曹亮(化名)没有想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次试探性的法律援助求助电话,竟然给自己和两个兄弟讨薪带来希望。原来,曹亮三人所在公司迟迟不发工资,更别提经济补偿金了。无奈之下,他拨通了上海市黄浦区法律援助中心的预约热线,法律援助中心很快安排了案件受理工作,指派律师帮助维权。
疫情发生以来,法律援助需求仍未减弱,像曹亮这样的求助对象还有很多。上海市各法律援助机构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加大热线和网络平台的服务供给,实现了“服务不间断”、“隔离不隔心”。还有一批法援人勇于担当,积极发挥专业优势,走向志愿服务岗位,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法律援助力量。
远程服务解民忧
日前,松江区法律援助中心接到一通求助来电,但后续案件办理却遇到难题:申请人身患脑梗住院治疗,医院不允许外人进入,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也无法上门受理。
行动不便的申请人因“疫”受阻怎么办?法律援助中心主任万智华了解情况后当即表示,要充分运用好网络工具,打破法律援助与申请人之间的壁障。商定好受理方案后,工作人员即刻回电咨询人,告知其需要准备的法律援助申请材料和为其“定制”的申请流程。按照流程,申请人家属来到法律援助中心,通过网络远程连线医院,确定申请人真实意愿,一次就把受理、审查和指派律师工作完成,承办律师立刻对接当事人开始了案件的办理。
为减少疫情期间人员聚集和外出风险,自2020年2月3日起,上海市各法律援助中心就开通了法律援助咨询预约专线,通过专线提前告知申请人需要准备的材料和注意事项,让申请人少跑路,更好为群众提供疫情期间的法律援助服务。
同时,上海市司法局高度重视疫情期间法律援助咨询服务工作,下发了《有关“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与公共法律服务有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汇编》等文件,要求配齐配强“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接答值班律师力量,安排专人每天联络指导、督查律师热线接答情况,确保疫情期间法律服务质量不打折。
公平正义在身边
“被告人在疫情期间,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借销售防疫用品诈骗他人钱财,其中既遂17万余元,属数额巨大,未遂140余万元,属数额特别巨大,应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检方作出指控。
“被告人基本犯罪事实并无异议,但被告人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并表示愿意尽所能地进行退赃、退赔,希望法庭酌情予以减轻刑罚。”隔着远程视频,法律援助律师提出了适当减刑的请求。
这是上海市首例防疫物资诈骗案在线庭审现场,该案发生在疫情最严重期间,吸引多家媒体同时网络直播。最终,法官采纳了法律援助律师意见,判处被告人颜某有期徒刑6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
“该判决结果接近公诉人建议刑的最低刑,切实维护了被告人的司法人权。”庭审结束后,法律援助律师宋玲娣说,“早在接到指派任务时,我就知道为此案辩护将承担巨大舆论压力,闵行区法律援助中心将案件交付给我,也是希望能够通过律师辩护维护受援人合法权益,确保每一起案件都能经得起考验。”
面对疫情,这样的法律援助案件并非个案。身患重病的高先生,正是在杨浦区法律援助中心和承办律师帮助下,通过远程视频庭审,成功拿到了仲裁调解款。
在指派承办律师后,上海各法律援助中心通过与区看守所、检察院、法院协调,切实解决律师会见、阅卷、开庭等问题。守护公平正义,让困难群体感受到法律的阳光与温暖,是上海各法律援助中心的使命与担当。
为复工复产护航
农民工赵某与原工作公司的一起劳动争议纠纷正在宝山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等待审理,此时的他因为失业生活没有保障,只能心急如焚地暂住在宝山区的救助站里。
周瑜是承办赵某案件的法律援助律师,考虑到赵某未与原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工资系现金结算无银行流水、原公司未缴纳社保等不利因素。周律师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找到了赵某工作期间被人打伤时的报警记录和公安机关依法调取的厂区监控录像,作为确认赵某与原公司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
为帮助赵某尽快摆脱困境,恢复正常生活,在疫情期间暂停开庭的情况下,周律师和区劳动仲裁委共同促成双方当事人以调解的方式解决了纠纷。
疫情期间,上海市对返城复工申请劳动纠纷类法律援助的农民工,免于经济状况审查。要求法律援助律师办理劳动争议、群体纠纷等涉疫情法律援助案件时,优先通过和解、调解等方式解决,引导受援人选择运用企业内部组织、工会、劳动保障部门、街道调解组织等劳动争议非诉讼协商解决机制,尽量促成和解调解结案,努力达到既保障劳动者权益、又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效果。
志愿服务共战“疫”
一天下午两点,在金山区廊下公安检查站,入沪车辆正在逐个接受检查,由此造成车辆集聚,部分群众由于等候时间较长,出现了情绪波动。此时,一名身穿防护服的志愿者走向大声喊话的车辆跟前,耐心安抚、疏导车主情绪。
此人正是金山区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叶婷,在招募道口防疫志愿者时,作为党员的她当即报名参加。在道口执勤中,叶婷充分发挥了自己作为法援人的“工作本能”,一方面,对焦躁的车主进行情绪疏导;另一方面,对于在道口检查中签署居家隔离承诺书的重点关注人员,细致讲解不遵守承诺书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
还有更多上海法援人走进社区,协助居委干部摸排、登记和信息录入,成为社区防疫的“螺丝钉”。上海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刘晓东、宋炜相继报名加入上海市司法局到防疫一线顶岗的工作组,在社区协助疫情防控的同时,利用法律援助专业优势安抚群众情绪,化解邻里纠纷。长宁区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王浩瀚自春节假期起,就在小区门口设点蹲守,配合物业加强对快递、外卖等高频次人员的管控力度,耐心引导小区业主自行取件并做好沟通解释工作,获得小区居民的理解配合。闵行区法律援助中心在春节期间工作人员骤减、值班防控频次增高的情况下,除留下保证法律援助工作正常运行的必需人员外,其余人员全部投身参与社区联防联控,为维护社区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海的法律援助律师们也在行动,北京炜衡(上海)律师事务所发起捐款倡议书,法律援助律师们秉持着“生命重于泰山,危难共同担当”的信念,向上海市长宁区援鄂医疗队定向捐赠21.3万元。
点滴捐助,汇聚成流,为战胜疫情,他们伸出了法律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