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疫”线战场的“钢铁战士”

——记重庆市西山坪强制隔离戒毒所一级警长张俊

来源:司法部官网 发布时间:2020-03-27 18:06
分享到 打印

  张俊,男,中共党员,1980年11月出生,现任重庆市西山坪强制隔离戒毒所一级警长,自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始终保持人民警察和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始终以奋勇拼搏、连续奋战、克难攻坚的工作作风,默默地用行动诠释着对戒毒事业的热爱,用实干担当和勇于冲锋在抗疫战场上书写了一幅“钢铁战士”的战疫画卷。

  舍己为公,无私无畏的急先锋。张俊,在几年前查出患有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变综合病,伴融合基因阳性,需长期服用价格昂贵的药物维持,1米75的个头只有60公斤,人群中的他,身形瘦削,体型单薄。虽然身躯柔弱,但所做之事平凡却显伟大。张俊的妻子是北碚中医院的医生,平时的工作就十分繁忙,有时遇到急诊,忙到晚上是常事,一家人总是聚少离多。疫情发生后,他与妻子都接到了单位开展疫情防控的任务通知,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不一样的职业、不一样的岗位,不一样的使命,得到的是同样的回答:“好,行!没问题!”两人都要返回单位,家中的两个孩子,一个11岁、一个6岁只能由年迈的老人照顾,虽有不舍,但他们深知自己的职责使命,疫情不退,医警不退,交代完相关事项后,两人便马不停蹄地返回单位,参加到战“疫”的一线中去,此后的五十几天,张俊再也没回过家,孩子只能通过视频看到爸爸。

  排忧解难,关键时刻的担当者。“大家要厉行节约,使用过的口罩消毒后妥善保管。”疫情期间,防疫物资紧缺、口罩数量有限,所党委号召大家厉行节约,高效使用防疫物资,做好长期抗战准备。然而,随着疫情迅速蔓延,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防疫物资大量消耗,医疗防护用品储备日渐趋紧,如何迅速筹集防疫物资,降低场所防疫风险,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如何尽自己所能帮助解决这个难题,张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四处打听,多方联系,每天通话记录都是几十条,但依旧没有结果。防疫物资极其紧俏,筹集订购十分困难,但张俊没有放弃,依旧每天积极的联系,几经周折,终于联系到一家医疗公司,并成功募集订购到医用口罩2900个,然后积极协调物资运输事宜,帮助场所解决燃眉之急,有力保障了民警和戒毒人员防疫需求。面对同事的点赞,张俊说道:“这没什么,大家都在战斗,每位民警都在抗疫战线上倾心奉献,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

  同心战疫,并肩战斗的夫妻档。张俊的妻子在北碚中医院工作,疫情以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医院成为了疫情抗战的主战场之一,作为党员和医生,张俊的妻子没有丝毫犹豫,主动请战,第一时间加入到发热门诊的工作中去,这里俨然是所谓的“高风险岗位”,但党员的使命感和医生的职责感让她没有退缩,勇敢上演巾帼不让须眉的最美逆行,接诊病人、检查、治疗、巡诊······身着防护服、护目镜等防护装备,张俊的妻子一忙就是一整天,办公桌上保温杯里的热水从上班就摆在那里,却一直没动。由于防控任务繁重,张俊的妻子值班期间几乎就是连轴转,实在累的时候,就靠在椅子上休息一会。疫情期间,张俊甚至不敢给妻子打电话,担心打扰她的工作,有时中午发的微信晚上11点妻子才能回复,利用晚上难得的间隙,夫妻二人利用微信进行视频通话,看到妻子脸上勒出的道道压痕和满脸的疲惫,张俊既疼惜又感动,因为这是妻子抗击疫情的“军功章”。谈起孩子,两人最担心就是孩子的网课学习,老人年迈而且身体不好,既要操持两个孩子的生活还要顾着学习不能耽误,网课的事情老人根本没有办法。为此,张俊只能利用工作间隙用微信视频指导孩子一步步操作,并督促孩子要认真学习。“孩子的学习我们顾不上,确实很愧疚,两个孩子在一起难免调皮,老人根本管不住,但现在是特殊时期,全民抗击疫情,和国家的大事相比,我们这点困难不算什么”,夫妻二人说道。

  坚韧不拔,连续奋战的坚守者。不管是平常时期负责督促戒毒人员按照劳动章程安全进行习艺劳动,还是疫情特殊时期协调甲方停工停产等事谊,张俊都认真负责、细致不苟,不放过每一个小细节。一方面,张俊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耐心细致地同甲方讲好相关政策要求,讲清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停工停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认真做好外协人员的隔离管理工作,他详细摸排外协人员近期活动轨迹和接触人员,定时对外协人员体温检测,督促外协人员佩戴口罩和勤洗手,确保场所安全稳定。在实行最高等级执勤制度后,已经连续作战的他又主动请缨,再次投身到抗击疫情的前沿。

  张俊同志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舍小家、顾大局,守纪律,讲奉献的政治担当,充分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展现了新时代戒毒人民警察的忠诚担当,在抗疫一线,我们相信,正是有了像张俊同志这样千千万万个“钢铁战士”,有了千千万万个这样夫妻同心并肩战疫的身影,我们的抗疫阻击战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附件:

责任编辑: 杨翠婷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