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抗美援朝珍贵文物背后的故事 | 英雄坦克手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0-09-18 20:10
分享到 打印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冯国刚

W020200913224111761013.jpg

图为人民英雄坦克215号全体人员。(资料图片)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厅内,一辆坦克威严伫立。坦克长8.15米、宽2.99米、高2.74米,战斗全重32吨,炮塔上印着编号215,炮管上印有红色五角星,解说词上标注着:英雄的215号坦克。

  深受影迷喜爱的经典战争电影《英雄坦克手》,讲述了志愿军坦克手不畏强敌、英勇作战,为战友们打通出击道路的感人故事。片中主角坦克的原型,就是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战功的人民英雄坦克215号。

  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了夏季反击战役。志愿军坦克2师坦克4团2连215号坦克,受命潜入石岘洞北山南侧,消灭346.6高地上的3辆敌军坦克。

  此时,志愿军坦克部队还是一支年轻部队,作战经验不足,在人员训练和装备数量上都无法与“联合国军”正面抗衡。在这样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新生的坦克部队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多次成功反制敌军坦克,有效支援步兵作战。215号坦克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1953年7月6日,215号坦克冒着敌人的炮火,在夜色和大雨的掩护下,缓缓朝着预设阵地前进。通向阵地的是一条只够一辆坦克通行的道路,那是工兵们冒着炮火花了20多个夜晚,用泥土、木料和石头铺成的。

  距离目标阵地不到300米,坦克突然遇到弹坑,猛地颠簸起来。驾驶员陈文奎加大油门想冲过去,坦克吼了几声,向上一挺,半斜起车身,接着又向下一沉,无法动弹了。

  排长杨阿如立即指示联系工兵,同时组织展开自救。工兵赶到后即刻投入救援,然而到了后半夜,坦克仍无法驶出弹坑。战士们用树枝、藤条和泥巴把坦克伪装成一个大土包,炮长徐志强将炮管摇向车后,使它看起来“像一根靠在土包上的木头”。

  “首长批准就地开炮。”7月7日,命令传来。这时,敌人的坦克就在346.6高地的主峰上,侧面正好朝着215号。徐志强根据杨阿如的指引,提前标定好密位。

  黄昏时分,大家各就各位,瞄准第一辆敌军坦克,连续发射3枚穿甲弹,目标被击中燃烧起来,大火照亮了高地。另两辆敌军坦克反应过来,慌乱开始还击,敌人的炮弹不断落在215号周围。但215号毫不畏惧,连续发射5发炮弹,第二辆敌军坦克燃起大火。坦克手们越战越勇,第三辆敌军坦克也被击中。

  据专家分析,被击毁的3辆M46坦克是二战后美军研制的,火炮口径90毫米,正面装甲超过100毫米。而215号坦克是苏联二战前研制的T-34坦克改进型,火炮口径85毫米,正面倾斜装甲厚度才60毫米。

  “敌人武器比我们还先进,为啥他打不胜咱,咱能打胜他?”多年后,年迈的坦克预备炮长兼装填手师凤山接受采访时说,在艰苦而危险的环境中鼓足一口气打败强敌,是因为“大家有着保家卫国的信念,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

  三辆坦克被端后,高地上敌人的炮火更加密集地袭来。215号坦克依旧无法动弹,随时可能被敌军击中,处境十分危险。当时情形下,弃车是最安全的选择。但英雄坦克215号做出了另一个选择。“人不能离武器,就是死在这儿,也不能离开坦克。”年迈的师凤山回忆往事仍然语气坚定。

  7月8日,敌军的飞机和地面炮火对山下空地进行轰炸,弹片和石头不断落到215号坦克上。笼罩坦克的硝烟从缝隙钻进来,使人难以呼吸。炽热的太阳烤着坦克,舱内就像一个大闷罐,战士们又饿又渴,有人甚至出现昏迷症状。师凤山自告奋勇外出找水,刚掀开坦克舱盖,敌人的一排炮弹就打了过来。他猛跑到河边,成功给战友们带回了水。

  突然,346.6高地再次传来坦克的炮声,又有两辆敌军坦克出现在高地上。上级指示:明晚9点击毁它们。为把坦克救出弹坑,坦克手和工兵们一起挖泥土、搬石头、运木料,敌人的冷炮不停在周边落下,石头划破了双手……大家全然不顾,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没有一个人害怕退缩。

  7月9日夜,215号坦克重新点火,在轰鸣声中开出弹坑,很快到达新的射击阵地。坦克手们转动炮塔,瞄准敌军坦克开炮。两辆敌军坦克还没来得及还手,就被干掉了。215号身陷险境绝地反击,一连摧毁击伤敌军5辆坦克,有力配合志愿军步兵作战,并最终占领石岘洞北山阵地。

  资料显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215号坦克除击毁击伤6辆敌军坦克外,还摧毁地堡26个、击毁敌迫击炮9门、坑道和指挥所各1个,出色地完成7次配合步兵的作战任务。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215号坦克“人民英雄坦克”称号。

  “打仗是一口气。咱心里不害怕,一打一个准,一害怕一哆嗦,就打不准了。”师凤山说。为了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英雄坦克打出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精神的力量穿越时空。“抗美援朝战争继承和弘扬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奠定了新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是中华民族从此站立起来的重要象征。”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耿化敏教授认为,215号坦克凝聚着的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宝贵财富和精神动力。(军事科学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贺煜对本文亦有贡献)

附件:

责任编辑: 杨翠婷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