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只要想到他们,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访司法部抗美援朝老兵甘绩华

来源:司法部官网 发布时间:2020-10-24 10:00
分享到 打印

“你往我左边来坐,”采访前,88岁的甘绩华指了指身侧,“我右耳听力不太好。”他身上的伤病不只如此,手掌上长长的疤、常常肿胀酸疼的关节……这并不全由于岁月增长带来的自然衰退,更多还是70年前那场战争留下的伤病——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甘绩华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随部队入朝参战。

半个多世纪过去,有关那段岁月的记忆,也如伤病般,历经岁月而未泯。

1603508888195084596.jpg

冲过去就过去,冲不过去就牺牲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对于甘绩华来说,进入朝鲜的那一天,并不像《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里唱的那样激昂。“为了不被敌人发现,我们一路急行军,不分昼夜地赶路。没有欢送的人群,每个人背着步枪,脖子上挂着一个装炒面的布口袋,从结冰的鸭绿江面,悄然进入了朝鲜。”

进入朝鲜境内,甘绩华被满目的疮痍震惊了。“许多地方几乎被炸成了一片废墟,我们一路很少看见青壮男子,剩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妇女。交通线几乎都被炸了,我们只能在崇山峻岭里跋涉。”

刚刚入朝参战,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十分困难,志愿军只能依靠从国内千辛万苦运送到前线的物资。那时甘绩华与战友带着帮助运输的中朝群众,冒着枪林弹雨用马车和汽车往前线运送粮食和弹药。白天美军的飞机轰炸频繁,他们就地挖洞防空,等太阳落山了再出发。晚上为避免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汽车行走也不敢开灯,只能摸黑前行,常常一侧是峭壁,另一侧就是悬崖。甘绩华已经记不得有多少次,走着走着,队伍中就突然有人和车不见了。

美军在必经之地用照明弹“照”出一道道封锁线,一旦有人经过就进行轰炸。甘绩华与战友们一次又一次地闷头往前冲,冲过去就过去,冲不过去就牺牲。

志愿军不像美军那样拥有飞机坦克大炮,战士们只能用血肉之躯挡在美军前行的道路上。甘绩华已经无法细述战友的牺牲。“太多了,太多了……”他摆摆手,“我们是在‘三八线’上,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但牺牲从未让他们退却,因为他们的身后就是祖国,“‘为有牺牲多壮志’,我们不仅是在保家卫国,更是在保卫世界和平”。

从屹立民族之林到夯实强国之基

回国后,甘绩华没有选择转业,而是重新回到了学校。他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攻读法律,从此与法为伴近半个世纪。

“中共八大不仅提出国家要进行经济建设,还决定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把健全法制作为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紧迫任务。我很受触动,也进一步坚定了投身法制建设的决心。”甘绩华回忆道。

从人大法律系研究生毕业后,甘绩华在北京政法学院、北京语言学院教过书,直至1983年4月,他被调到了司法部教育司。在这里,甘绩华先后担任副司长、司长,亲历了法学教育艰难的恢复期。

“法治需要人来实现,而人则需要法学教育来培养。当时恢复全国的法学教育就是由司法部主管。恢复有很多困难,比如要恢复校舍、要从全国各地把法学人才招回来、要重新组织编排教材,当时法学界中老年教师都付出了很多。这条路走出来不容易,司法部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甘绩华语气笃定。

在甘绩华心里,抗美援朝是为了保家卫国,而投身法治建设则是为了富民强国。“这些年,我们从法‘制’走到了法‘治’,差的不是一个字,而是从建立一套法律制度到依法治国的转变。抗美援朝使中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依法治国则夯实了强国之基。”

“一腔热血报家国,何须马革裹尸还”

前段时间,甘绩华在电视上又看到了战友们。9月27日,第七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载运他们的是国产运-20大型运输机。

“一腔热血报家国,何须马革裹尸还。”采访中甘绩华常常念起这句诗,“牺牲前请战友给家人带句话、捎个东西,都是剧本里写的。大家哪里还会想自己是不是死在异国他乡?大家都只想打赢这场仗!”

可如今看到一批批战友们的遗骸归来,甘绩华忍不住有些哽咽:“那些战士们牺牲的时候,有些只有十八九岁,不少人的家人多年来连他们的消息都没有。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一切,是他们活着时想也不敢想,却再也没有机会见到的。历史不能忘记,我们的今天,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前仆后继、不怕牺牲换来的。只要想到他们,还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这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一定要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附件:

责任编辑: 张丽青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