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战海峰 通讯员 谭玉娇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如果那天没有去参加那场聚会,如果没有认识那个吸毒的‘朋友’,如果早知道毒品如此厉害,如果……我绝不会去触碰毒品!”
11月29日,在重庆市北碚强制隔离戒毒所(重庆市艾滋病戒毒人员专管场所,以下简称“北碚所”)的“媒体开放日”上,艾滋病戒毒人员王某懊悔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在北碚所,不仅要帮助患有艾滋病的戒毒人员戒除毒瘾,更重要的是对他们进行特殊的治疗和照顾,让他们找回生活的信心和尊严。
关“艾”之光 场所关怀点燃生的希望
“我是艾滋病人,已经这样了,你们不要管我,让我熬完自己的时间就算了……”小芳的低迷、消极的状态,北碚所大队民警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多次与她谈心谈话,但效果不佳,还表现出抗拒反应。
针对小芳的情况,二大队民警一直坚持“不歧视、不抛弃、不放弃”的工作理念,通过心理疏导、亲情帮扶等多种措施,努力引导她走出人生的“迷途”。渐渐地,小芳不再抵触,开始积极配合治疗,随着身体情况的好转,小芳坚定了重新生活的信念。
事实上,艾滋病戒毒人员普遍存在对疾病的恐惧、失去人生希望等负面心理情绪,部分戒毒人员甚至有抑郁、焦虑、自伤自残等行为。
面对这些棘手且特殊的戒毒人员,如何让她们建立信心,重新找回生的希望,积极配合治疗,成为北碚所戒毒民警思考最多的问题。
“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抛弃,不放弃,帮助他们重拾信心,不管他们是吸毒还是感染了艾滋病,我们都要尽全力去帮助他们。”二大队大队长廖琪说。
依托“‘艾’到我为止”的戒治理念,北碚所逐渐形成具有专管场所特色的艾滋病戒治模式。根据每个艾滋病戒毒人员的特殊情况定制戒治方案,做到一人一方案;通过邀请专家学者、爱心人士来所帮教,与社会禁毒机构和社区街道加强联系,协调多部门落实“四免一关怀”帮扶政策。
同时,以诗文诵读、书法书信、竞赛沙龙等多种形式为载体,北碚所成功启动植物艺术疗法项目,在潜移默化中将德育美育文化内化为魂。
集中收治 科学戒治筑牢生命防护屏障
走进位于北碚所的重庆市戒毒管理局中心医院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实验室,一排排自动化检测仪器映入眼帘,民警医生正对送检的血液进行艾滋病筛查。
“艾滋病戒毒人员集中收治,全员筛查检测是前提。”民警李高洪介绍,为确保全市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新收戒毒人员全面及时接受艾滋病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实验室配备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酶标仪等先进筛查仪器,有效强化艾滋病防治。
2012年至今,该实验室年平均筛查6000余人次,实现了感染艾滋戒毒人员第一时间快速筛查,第一时间检测确证,第一时间集中收治。
“坚持服药是活下去的希望,每次CD4+细胞计数检测(衡量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指标)都能反映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在二大队刚服完抗病毒药的戒毒人员阿飞说。
为提升对艾滋病戒毒人员的戒治水平,北碚所对内加大医疗基础设施设备投入,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定期开展业务进修培训,提升队伍医疗专业能力。对外通过构建“医联体”、远程医疗平台等社会化合作手段,提升场所医疗专业服务能力。
此外,北碚所还积极拓宽与社会医疗机构、大专院校合作渠道,以市中医研究院、市第九人民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为依托,创新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率先将艾滋病戒毒人员纳入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范围,参保率100%。
针对性进行西医抗病毒治疗,治疗后患者CD4细胞水平不同程度升高、病毒载量明显降低,有效降低了艾滋病的传染性。
所外帮扶 铺就回归社会之路
“非常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和关爱,帮我成功申请到了低保,解决了我生活上的困难,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解戒人员老李在收到第一笔低保金后,满怀感激的致电北碚所民警。
戒毒人员尤其是艾滋病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更害怕暴露隐私、被歧视,如果不被接纳,不能在社会立足,很容易失去信心,还极有可能会复吸。因此,构建解戒人员良好畅通的衔接帮扶机制成为关键。
一直以来,北碚所都将每一名戒毒人员转化成为“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的目标,将所内教育戒治与所外延伸帮扶相结合,为艾滋病戒毒人员铺就重生之路。一方面,场所积极做好回归指导,落实出所前体检、心理调适、出所规划、就业指导等,帮助戒毒人员重构社会支持系统,为实现顺利回归社会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场所实施“无缝衔接”转介机制,不断完善情况告知、回归登记、档案管理、工作例会、信息对接共享等制度,与卫生、公安、民政等多部门协调沟通,实现场所、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联合帮扶。
此外,北碚所深入贯彻司法行政戒毒工作“一体两翼”战略布局,积极为艾滋病解戒人员提供抗病毒治疗专业支持、就业指导和后续照管。如大渡口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指导站成功揭牌后,通过所地合作,已帮助多名解戒人员解决就业、就医等方面实际困难,帮助其增强抵御毒品的信心和保持操守的决心。
防艾卫士 担当奉献铸就忠诚
“第一次到单位来报道的时候,我脚都不敢踏进院子里面,担心一进来就会感染艾滋病毒。”回忆起刚入警时的感受,民警祝圆圆如是说。
不同于普通戒毒场所,艾滋病专管大队民警每天都要和艾滋病戒毒人员零距离接触,堪称“刀尖上的舞者”。
“截至目前,场所在日常管理中已发生20余起有职业暴露风险的突发事件。”民警陈彦伊说。
2022年2月,一名艾滋病戒毒人员在舍房突发疾病,伴随有出血症状。专管区民警临危不乱,严格按照规范救治流程,对病发戒毒人员进行紧急处置,并及时送中心医院,戒毒人员得以脱离生命危险。处理完后,民警都会严格检查自身是否存在伤口或触碰到戒毒人员血液等情况,防止出现职业暴露。
“这是处置突发事件的常态。”一大队民警袁雷说,尽管有着这样的风险,戒毒民警们也没有退缩过。
榜样的力量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民警走进艾滋病专管区。作为2022年入职的青年民警,一大队民警代云诗刚入职没多久就投身到艾滋病专管工作当中,戒毒人员有什么想不开的事或者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他总是热心帮助答疑解惑。一年来,代云诗已帮助多名戒毒人员从失落的边缘拉回正常的戒治生活。
正因为有了这些艾滋病戒毒民警专业的技能素养、敢于奉献的无私精神,推动着北碚所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科学规范和安全发展。
北碚所民警队伍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涌现出了“重庆市首届最美禁毒人”“重庆市先进工作者”“司法部‘最美戒毒警察’”“全国戒毒所先进个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等一大批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