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创新后续照管,助力戒毒工作高质量发展

来源:司法部官网 发布时间:2022-10-14 20:20
分享到 打印

福建省泉州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 孙贺禹

  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戒毒场所后续照管工作应当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行,通过方法创新、机制创新,将传统的“线下”模式转变为“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模式,实现衔接帮扶后续照管服务的科学化、长效化。

  一、创新后续照管“线上帮扶”新模式

  依托互联网平台,运用智能化手段,创新后续照管“线上帮扶模式”,开展“少接触式”“无接触式”的后续照管工作。一是开展“线上”跟踪回访。通过电话、微信、钉钉等线上通讯工具掌握回归社会戒毒人员的就业状况、家庭情况、交友情况和操守保持情况,通过“智慧戒毒”的云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辅助分析,同步进行跟踪回访。二是开展“线上”督导管控。通过现代信息化手段摸清照管对象的行踪状态和戒毒操守情况,加强与后续照管对象的“云沟通”、“网交流”,及时掌握情况,制定和调整相应的帮扶照管措施。三是开展“线上”教育培训。通过微课程、小视频、直播互动等方式,线上对后续照管对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法律教育、社会适应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指导,为后续照管对象提供心理援助、政策指导、技能培训,帮助重建社会支持系统。四是开展“线上”帮扶服务。通过社交工具互动、智能搜索等方式连接政府和社会资源,帮助后续照管对象解决就学、就业、就医、低保等方面的现实困难,为后续照管对象提供菜单式、个性化的帮扶服务。

  二、建立信息平台,落实“出所必接”

  一是建立与禁毒部门、社区戒毒康复机构、社会组织之间的信息对接平台,做到信息互通,实现出所人员后续照管的有效衔接。

  二是落实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出所必接措施,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出所必须由其户籍地或居住地公安机关的民警、社区(村)负责人及本人家属三方到戒毒所接回,并到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机构报到建档,衔接帮扶照管措施。

  三是开展分级评估,落实分类帮扶。对后续照管对象进行复吸毒风险和社会功能等级评估,开展差异化的衔接帮扶后续照管服务。

  第一级人群: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的“三无”人员,给予全程帮扶。即,通过延伸指导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对接民政社保救助,落实低保托底、特困救助和临时安置。对户籍地没有安置条件的“三无”人员可转送至戒毒康复场所给予临时安置就业帮扶。

  第二级人群:家庭关系和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戒毒自信心不强的人员,给予定向帮扶。即,通过心理辅导、危机干预,帮助修复家庭关系和社会支持系统。

  第三级人群:因毒致贫、戒毒动机较强的人员,给予精准帮扶。即,通过链接社会资源,进行爱心救助、就业推荐、创业指导,实现戒毒脱贫。

  第四级人群:社会功能完好,戒毒动机强烈的人员,给予励志帮扶。即,通过引导参加志愿服务、同伴教育等公益活动,净化朋友圈,增强自信心,强化责任感。

  三、精准戒毒帮扶,实现脱毒脱贫

  禁毒扶贫是中央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战略举措,戒毒场所要以禁毒扶贫为己任,通过衔接帮扶后续照管,以扶促戒、脱毒脱贫。一是链接资源,精准扶贫。组织禁毒社工、禁毒志愿者逐户上门、逐人见面,摸准涉毒贫困帮扶照管对象,与扶贫部门对接,有的放矢进行扶贫。二是以扶促戒、脱毒脱贫。立足社区,引导企业,所地共建戒毒回归人员后续照管基地,为戒毒回归人员提供过渡性安置和就业帮扶服务,帮助巩固戒毒操守。三是励志戒毒,就业脱贫。以安置就业为核心,团队戒毒为纽带,同伴教育为辅助,建设一批集“戒毒康复、技能培训、安置就业、社会帮扶”于一体的“蓝结家园”、“阳光家园”,推进涉毒贫困人口就业脱贫。四是以“禁毒+扶贫+民生”模式,将失依、失管、失教的特困戒毒人员未成年子女纳入“事实孤儿”扶贫帮困对象。延伸帮扶照管服务,帮助因毒致贫、因毒返贫戒毒人员家庭走出困境。

  司法行政戒毒场所要主动适应新形势,依托互联网平台,运用智能化手段,不断推进基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所地延伸衔接合作,创新衔接帮扶照管的“线上模式”,通过“线下线上、双轮驱动”,实现衔接帮扶照管工作的提质增效,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铸就新辉煌,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附件:

责任编辑: 朱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