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努力打造公平正义之城

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时间:2022-10-10 15:13
分享到 打印

  黑龙江省鸡西市委书记、 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主任 鲁长友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以公平正义构筑牢不可破的法治信仰,是推动城市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近年来,黑龙江省鸡西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理念,通过“六聚焦六促进”,不断提升法治建设成效,努力打造公平正义之城。

  一、聚焦关键少数,以尊法学法促守法用法

  权力行使的目的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控制权力就是要抓住“关键少数”,让权力接受监督。

  鸡西市坚持把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纳入干部考核内容,把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年终述职考评,充分发挥法治建设综合性督察这一法宝,倒推“述法清单”落实,进一步压实法治建设主体责任,全面提高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发挥领导干部在法治建设上的“头雁效应”,以上率下,以法治理念贯通依法行政全过程。

  二、聚焦诉源治理,以多元调解促矛盾化解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风起于青萍之末”,任何一个涉法涉诉矛盾问题的产生和发展,都遵循着萌发、生长、破坏、化解的客观规律。把涉法涉诉问题解决在萌发的源头,是做好稳定工作成本最小化、效果最优化的科学良方。

  鸡西市全面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的前哨堡垒作用,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以府院联动机制为牵动,以深化一站式建设为重点,建立以“1+4+N”为运行模式的市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服务中心(以市委政法委为领导,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行业调解4种模式协调联动,N家市直单位分别采取常驻、轮驻、电话预约入驻),对接调解组织,吸纳各类调解员,将“诉前引导+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相结合,从专科受理向全科受理转变,从单部门办理向多部门协同办理集成,由个案协调、事后化解向前端治理、源头预防转变,让社会矛盾调处“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法治保障的力度和法律服务的温度。

  三、聚焦群众期盼,以刚性立法促民生改善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每一次立法,都是对时代命题的回应,都是人民智慧的汇聚、法治建设的跃升。近年来,鸡西市聚焦人大代表议案、政协委员提案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事项,从公园、文明祭祀、养犬、餐厨废弃物等市民关注的日常琐碎着手,把脉会诊找准小切口,在矛盾焦点上“砍一刀”,定分止争、解决问题,用法规纾解民意、引导革新,让立法更有温度、更紧系民生。

  比如,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部分市民对公园管理不规范提出质疑,鸡西市及时出台了《鸡西市城市公园管理条例》;针对二次供水环节存在监管职责不明晰、运行维护责任不到位、居民饮用水短缺和水质不达标等问题,出台了《鸡西市城市二次供水管理条例》。截至目前,鸡西市已出台《鸡西市文明祭祀条例》《鸡西市政府立法工作规定》等7部地方性法规、3部政府规章,立法储备达39部。

  四、聚焦权力运行,以法律约束促依法行政

  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合规性、便捷性,直接决定社会运行环境的好坏。为在源头上把住决策关,鸡西市用法治为行政权力标“红线”、定规矩、划界限,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入落实法律顾问制度,组建法律顾问库和决策咨询专家库,全过程参与各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把行政决策权力装进“制度笼子”,筑牢法治“防火墙”,让决策不再“拍脑门”;梳理行政权力事项3845条,保留行政权力事项3512项,精简333项,在落实上严控行政闸。

  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服务,鸡西市集成大数据优势,打造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专区,推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合并办理,促使时限压缩至60天内,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全覆盖,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1%;全市119个乡镇、社区实现电子政务外网、政务服务“好差评”“综合服务”窗口全覆盖,延伸事项达1035项,“白+黑”“全天候”“无窗式”服务成为常态。随着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日益健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已成为引领带动法治鸡西、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的“主引擎”。

  五、聚焦明规破潜,以公正司法促公平正义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为民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把公平正义落实到每一个案件中,司法公信力才会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司法才会更有信心。

  鸡西市紧紧扭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全面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组织开展政治教育、警示教育、英模教育等活动,全市各级政法单位制定、修订完善各类制度机制,立“明规则”、破“潜规则”,政法队伍整体得到净化,忠诚警魂得到深层淬炼,为民情怀不断深化,人民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自2017年7月公益诉讼工作启动以来,全市立案办理各类公益诉讼案件432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99.57%,制发检察建议836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有力维护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稳定。

  六、聚焦普法惠民,以优质服务促社会平安

  普法为民、普法惠民。促进全社会依法行动、依法办事,依法依规推进问题解决,对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有序至关重要,更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此,鸡西市搭建数百个公共法律服务市、县、乡、村四级实体服务平台,以市、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为枢纽,村(居、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为基点的立体化、网格式、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面形成。

  深入实施法律服务“暖人心”工程,创新运行村(居)法务助手智能系统,实现法律咨询全国“隔空”援助,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深化社会“大普法”格局,充分发挥“普法重点任务提示函”功能,靶向推进普法责任清单落实,以案释法、以情说法、以理说法,“双线”驱动全面落实普法任务,以普法强治理、以治理促普法,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附件:

责任编辑: 朱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