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国锋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苏州市紧抓浦东开发开放等机遇实现强势崛起,2024年GDP位列全国城市第六,被称为“最强地级市”。作为外向型经济大市,苏州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278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78家投资苏州,拥有超2.9万家外贸企业、近1.9万家外资企业,2025年以来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2452亿美元,外向型经济体量庞大、外贸依存度高,开放已经成为苏州最鲜明的城市特质。
在此过程中,苏州市将法治作为现代化强市的核心竞争力来打造,在以法治促开放、以法治促发展的创新之路上不断探索,涉外法治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11月7日,苏州再次瞄准上海涉外法律服务体系完备、专业能力突出、国际影响力强的优势,把“对标学习”“招贤引资”的主场放在上海市,举办涉外法律服务推介大会暨苏州国际法务区发布会,并举行了启动“全球一小时法律服务圈”发布暨伙伴计划等系列活动。
“苏州与上海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经济相融,积极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高铁地铁无缝衔接,社保人才互认互通,将极大便利律政精英到苏州执业,在苏州设立分支机构,携手打造深耕长三角、辐射全球的涉外法律服务网络。”出席大会的苏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黄爱军在致辞中说,在海纳百川的上海举办系列活动,有益于苏州积极抢抓共建“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自贸区建设叠加机遇,厚植涉外法律服务发展沃土,汇聚各路英才共同打造涉外法律服务高地,不断加快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建设。
苏州市将涉外法治工作全面融入法治苏州建设整体规划,2024年3月出台《苏州市涉外法律服务集聚示范区实施方案》,今年8月出台《关于推动苏州国际法务区建设助力打造双向开放的国际门户城市的实施方案》,依托苏州自贸片区法律服务中心建设经验,打造以阳澄银座为核心承载区的苏州国际法务区。
据了解,苏州自贸片区法律服务中心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集聚了近60家法律服务和研究机构,联合8家国内外知名仲裁机构共建国际商事仲裁服务中心,聘任涉外仲裁员54名,苏州国际商事法庭、自贸片区法庭等入驻,提供“一站式”、全链条法律服务,2024年接收处理法律业务约3.5万件,其中涉外法律业务2000余件。阳澄银座区域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310万平方米,总投资规模约300亿元,未来将有70多栋办公楼宇拔地而起,重点招引企业总部与研发中心、各类金融机构以及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
据了解,苏州国际法务区建设将纳入苏州“十五五”空间布局,在阳澄银座这一核心引擎上规划四大功能中心:建设高能级的涉外投资贸易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伴随式的国际化专业服务;打造充满活力的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培育中心,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法律服务机构,域外法律查明、尽职调查机构,法律科技企业入驻;建设权威高效的涉外商事争议解决中心,构建“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解决平台;构筑开放创新的涉外法治交流研究中心,推进高水平的智库建设,申办高规格国际法治研讨活动,实施“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雁阵培育行动”等。
当天,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与苏州市合作签约仪式同步举行,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刘艳红介绍,与苏州市的强强联合、携手共建涉外法治创新合作平台,将为开展涉外法治研究与实践提供“试验田”和“富矿区”。为此,双方将共建涉外法治研究基地、共育涉外法治人才实践基地、共促苏州法务区能级提升、共建外国法查明与适用中心,将合作平台打造成为涉外法治理论的创新源、高端法治人才的孵化器、优质法律服务的集聚地。
当天还先后举行了外国法查明机构合作签约,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处、知名律师事务所入驻签约,知名法律服务机构合作签约,涉外法治合作研究机构、涉外法治人才实践教学基地揭牌,苏州仲裁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院揭牌等仪式。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蓝海法律查明和商事调解中心、德国苏伦律师事务所、澳大利亚龙腾律师事务所、北京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深圳前海“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的代表参加了签约和揭牌活动。
“苏州率先出台国际法务区建设实施方案,系统推进涉外法律服务体系化建设,将为全省乃至长三角区域涉外法治建设积累宝贵经验。”江苏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范沁芳评价说,在全省涉外法治建设整体布局中,苏州始终扮演着“排头兵”“试验田”的重要角色,希望苏州国际法务区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对接,推动“法商融合”走深走实,促进法律服务与科技、金融、贸易等多领域互动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商事争议解决、跨境投资并购等高端服务供给,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涉外法治创新示范区。
深圳前海“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会长杜春,苏州市委副秘书长何永林,苏州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益冰,江苏省律师协会会长车捷,苏州市工商联副主席吕瑾,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政法委书记刘强,苏州市律师协会会长李浩江等参加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