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法治政府建设巡礼】浙江嘉兴:红船领航 打造新时代法治高地

来源:央视网 发布时间:2021-06-28 11:32
分享到 打印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静远):浙江嘉兴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红色是嘉兴最鲜明的本色,红船精神已成为嘉兴的“根脉”。

  作为党的诞生地,嘉兴自觉扛起红船起航地的政治担当,不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当好法治建设的“领头雁”,擦亮法治化营商环境“金招牌”,开辟数字法治新路径,努力把建党圣地打造成为法治高地。

(嘉兴法治文化公园一角)

  嘉善:融入长三角,跑出法治化营商环境“嘉速度”

  嘉兴是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区域,浙江接轨上海的桥头堡。2019年,嘉兴市嘉善县与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协同打造“长三角一体化法治示范引领地”。如何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用法治力量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嘉善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小卢正在和苏州市吴江区的一名工作人员视频连线)

  走进嘉善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长三角一体化企业服务专区的工作人员小卢正在和苏州市吴江区的一名工作人员进行视频连线。小卢介绍,他们正在审核叶女士所提供的材料文件,“叶女士平时居住在嘉善,今天她来办理的业务是变更其名下吴江区一企业的经营范围”。

  2018年11月,嘉善县在全省率先设立长三角一体化企业服务专区,推行“一站式、集成式、保姆式”服务。嘉善县政务数据办总工程师潘高峰表示,截至目前,已为示范区内19家企业开展异地办理服务。“如今示范区内的企业办理业务时只需‘一表申报、一窗领取’,一日办结包括企业设立、公章刻制、涉税事项、就业参保四个环节的全部相关业务手续。”

(嘉善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内设有自助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

  潘高峰介绍,青嘉吴三地人流量大,生活工作交流频繁,过去异地办事难度大,一方面各地办事标准不同,另一方面各地数据不通,企业异地办理只能“两头跑”,“有时候辛辛苦苦到了外地,结果发现某个材料忘带了或者准备错了,只好又重新返回原地去补材料”。

  如今这一难题已得到解决。自2019年起,嘉善县与上海青浦、江苏苏州吴江共享共建一体化协作机制,打破区域数据壁垒,整合三地政务服务资源,实现跨区域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大大缩减了群众办事的经济、时间成本。

(嘉善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以营商环境为例,青嘉吴三地将市场主体准入作为推动政务服务一体化的主要切入点,全力推进跨区域市场准入简化、优化、便利化。潘高峰表示,青嘉吴三地市场监管部门经过多次协商,最终形成统一企业准入门槛,涉及企业登记标准、办理流程、办理模式等9项工作。2019年10月22日,嘉善县核发首张企业字号冠名“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字样营业执照。

  叶女士透露,她是在看新闻时得知了嘉善、吴江两地已推行“异地通办”。过去她得在嘉善、吴江两地来回跑,如今她只需带着相关材料到嘉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两地工作人员通过实时视频连线共同审核企业材料,审核后嘉善的工作人员会将变更企业经营范围的申请书寄到吴江,吴江的工作人员确认无误后再将旧的营业执照寄给叶女士本人。

  “只要前期材料准备齐全,现在我只需要跑这一趟就行了。”叶女士感叹道。

  平湖:“网格连心、暖心助企”,优化公共服务

  “像呵护家人一样服务企业。”受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平湖市多家企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招工难、融资难、市场拓展难等问题。平湖市创新实施“网格连企、暖心助企”专项行动,帮助企业纾难解困,指导企业化危为机。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兴平工业社区应运而生。

(兴平工业社区)

  “‘工业社区’是一个新概念,一般社区都是指居民社区嘛,我们把这个概念引入到了工业园区。”兴平工业社区副主任徐威介绍,2020年10月,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原来的工业产业园区,创新建立起兴平工业社区、罗腾工业社区、高新工业社区和智创工业社区4个工业社区,形成了“镇街道—工业社区—网格—微网格”的垂直服务链。

  所谓“工业社区”,就是参照社区服务居民的模式为辖区内的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以兴平工业社区为例,我们根据产业布局、区域位置把这些企业划分成西林寺、白马堰、三友这3个企业网格,由3名专职社区工作者担任网格长,并且将3个企业网格细分为66个微网格。”徐威说道。

(构建“社区、网格、微网格”三层服务网络)

  每逢周一、三、五上午,兴平工业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总是格外热闹。为更好服务所辖的214家企业,社区建立起“三师”服务联络站和金融服务联络站,组织由律师、会计师、税务师组成的“三师”及银行金融专员“每周一坐诊”,即每周一、三、五上午轮流排班到工业社区为企业“问诊把脉”。以税务师服务为例,截至2020年11月底,兴平工业社区仅仅成立两个月,税务师们就已指导兴平工业社区内企业享受出口退税达5.1亿元。

  此外,社区还实行局长(科长)流动工作室制度,每周三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坐班服务,提供专业的政策解读、业务指导。

  徐威透露,在请“外援”之余,工业社区还建立了多项服务机制,如社区专门设立“96871”企业服务平台社区服务专窗,方便企业线上“每日一问诊”、专职社区工作者和驻企服务员“每日一问诊”、企业提交问题“每月一复诊”、企业难点问题“每季一会诊”,以及工作满意度评价“每年一回诊”。如此一来,便形成了企业问题从提交、办理、反馈到评价的服务闭环。

(徐威)

  受疫情影响,许多企业面临着停产、裁员、倒闭的处境,为此,徐威特意牵头成立“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室”,通过开展日常法治宣传工作,帮助企业化解矛盾纠纷,并为其提供法律咨询和风险预警等服务。

  徐威认为,工业社区这一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全面、精准服务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原来可能会疏漏部分小微企业,但现在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编号,一个都不落”。

  桐乡:数据赋能,打造全国首家互联网司法所

  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中,嘉兴同样发挥着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嘉兴充分发挥桐乡乌镇是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的优势,大力推进“互联网+”法治建设,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移动服务、随身服务和个性服务方向发展。

  2019年,全国首家互联网司法所在乌镇揭牌成立,基层司法所建设实现传统界限的突破,将现代科技运用于日常司法行政工作中。

  乌镇司法所副所长郭芸介绍,所谓互联网司法所,就是通过推出一系列覆盖全市、各有特色的智能化应用,为老百姓提供24小时不间断、不打烊的公共法律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郭芸称互联网司法所主要包括“云司法”小程序、24小时“法超市”和“可视化智能终端”这三类智能应用,“不同应用的渠道不同,针对人群也不同”。

  一是开发“云司法”小程序,将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律咨询、法律宣传等线下重点业务整合至线上,实现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的在线申请,在小程序中市民还可以通过手机视频咨询律师相关法律问题。

(“云司法”小程序)

  “譬如在发生了一些小型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会通过小程序连线律师,询问自己是否需要负全责。”郭芸认为,这种个性化、有针对性的线上法律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老百姓法治观念的培养。

  二是推出24小时“法超市”,针对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乌镇在线下推出24小时服务的“法超市”,尤其是在乌镇景区等人员活动集中区域,通过设置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服务亭,配备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机,为群众提供24小时的法律服务文书打印、视频咨询、法律援助指引等“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

(“法超市”)

  三是设置可视化智能终端。除了在人员密集地区,2019年乌镇率先在各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放置桌面式可视化智能终端,为周边居民提供远程视频咨询、法律帮助。目前,桐乡市全市已布设法律智能服务终端设备82个,累计访问量突破3万人次。

(可视化智能终端)

  互联网司法所进一步促进了法律服务的便民化。“云司法”小程序、24小时“法超市”以及可视化智能终端都具有“律师视频解答”功能,市民可直接连线值班律师,进行面对面的视频咨询。

  为了调动律师参与公共法律服务的积极性,桐乡市创新推出“时间积分银行”机制,出台《桐乡市在线法律服务时间积分管理办法》,将全市法律服务人员解答法律咨询、提供法治体检、开展普法云课堂等在线公益法律服务纳入时间积分管理范畴,根据服务质量、数量等进行量化积分。“虽然是免费为市民提供法律服务,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律师自己的业务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郭芸说道。

(全国首家互联网司法所)

  据了解,桐乡市投入近百万元打造完成乌镇司法行政指挥中心,开发乌镇互联网司法大数据平台,有效归集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等应用平台数据。

  如此一来,监管人员不出办公室就可以通过指挥中心的数据大屏对各项业务工作进行查看、受理。郭芸表示,互联网司法所不仅让群众办事更便捷,也大大提高了司法所内部的工作效率。

附件:

责任编辑: 杨翠婷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