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2047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司法部官网 发布时间:2019-11-25 14:18

你们提出的关于防范校园欺凌事件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司法部高度重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和《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落实工作。一是加强反校园欺凌法治宣传的指导。2016年11月,司法部会同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对校园欺凌防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推动各级普法依法治理机构将反校园欺凌作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其列入法院、检察院、教育、妇联等部门的普法责任清单。从2017年至今,立足预防和治本,从培养青少年法治素养入手,扎实开展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相关法治宣传教育,并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效果。在2018年“七五”普法中期检查中,对青少年法治教育责任单位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情况进行检查和第三方评估。二是编写了青少年法治教育教材。认真落实与教育部出台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组织专家编写了12册《中小学法治教育读本》,并在2018年进行了全面修订。《中小学法治教育读本》(1-12册)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段的接受特点,结合案例和故事,由浅入深宣传法律知识,实现了宪法法律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全覆盖。三是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依托中国普法官方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开展青少年专题法治宣传教育。司法部与共青团中央已经联合举办了十四届全国青少年学法用法网上知识竞赛活动。在全国法治动漫微电影作品展集展播、百家网站微信公众号法律知识竞赛、“我与宪法”微视频征集展播等活动中着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把反校园欺凌相关法律法规作为重要内容。

治理中小学生欺凌,关键在德法同行,重点在防患于未然,基础在加强教育,不断增强中小学生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为有效防治校园暴力欺凌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校园暴力欺凌综合治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突出青少年宪法学习教育。与有关部门联合组织开展“宪法进课堂”活动,在青少年成年仪式、入队入团、毕业仪式中设置礼敬宪法环节和元素,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和规则意识。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命名一批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体验式青少年普法。进一步发挥新媒体作用,引导大众媒体积极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提供更多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法治宣传产品。

二是落实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领域“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积极凝聚全社会多方合力,推动法院、检察院、公安、教育等重点部门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动协调有关执法、司法部门,在涉及青少年的执法、管理、服务过程中,积极履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职责,释法说理,做到办理一案、挽救一批、教育一片。加强对中小学分管法治教育副校长、法治辅导员的指导和培训,把反校园暴力欺凌作为履职尽责的重要内容,不断提升他们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防范校园暴力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积极开展以案普法。协调指导法官、检察官、律师、警察、法学教育专家、普法志愿者等人员送法进校园。引导司法执法人员、律师,在处理校园暴力欺凌案件中,积极开展以案释法和警示教育。充分利用青少年身边的案例进行以案普法,组织开展青少年学生模拟法庭、旁听法院庭审活动,努力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是加强校园周边法治宣传。扎实推进校园及周边治安

综合治理工作,面向校园周边特别是社会闲散人员,大力宣传《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反校园暴力欺凌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普法平台,开展反校园暴力欺凌主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远离校园暴力、关爱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法治氛围。

感谢你们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