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司法局在定塘镇开展反电信诈骗等法治宣传活动。 黄林 摄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法治日报通讯员 陈洁 杨杨
“本以为这件事要打官司解决,想不到在镇里的共治驿站就处理好了。”走出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定塘镇的“乡里乡亲”共治驿站,孙某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不久前,孙某在为一户村民装修房子时,不慎从房内装修架子上掉下来摔断了腿,双方当事人就赔偿问题多次协商无果。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孙某向当地司法所反映情况,司法所调解员第一时间介入,并同镇综治办工作人员召集涉事双方、联村干部共商共议,最终达成协议。
“群众的诉求在家门口就有人接、有人应,共治驿站为基层群众提供了均等普惠、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定塘司法所负责人介绍说,该驿站借力定塘镇、村两级综治调解力量,创新法治文化建设新模式,将法治文化融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进程,形成了以“法官说法、警民说事、乡贤参事、村民说事、综治调解”相融合的诉源治理工作机制,让法治更加“接地气”“顺民意”。
经过3个月试行,宁波市象山县首个乡村共治驿站——“乡里乡亲”近日在定塘镇定山村揭牌投入使用。共治驿站作为象山县基层治理的一项亮点工程,积极融入法治实践,拓展法治文化建设新维度,配备了一支由村班子领导、部分乡贤及德高望重的年长村民组成的“乡亲里老”调解团,负责村民日常矛盾纠纷的提前介入和调解工作,同时“三官一律”(网格法官、片警、司法调解员及联村律师)入驻驿站,提供远程法律指导,促进纠纷前端化解、关口把控,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妥善解决问题,依法化解乡村矛盾,引导村民们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同步履行法定义务、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乡村道德风尚。
近年来,象山县积极探索强化乡村法治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与规范作用,深入推进乡村法治“五个一”工程,将法治宣传元素有效融入到乡村建设之中,扩大法治文化建设的覆盖面,在法治的同时辅以德治,将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民本、诚信等思想与时代要求结合在一起,用新时代法治文化的力量去涵养法治信仰,不断增强乡村法治道德底蕴。同时,创新出台《关于开展“守规矩、讲诚信”法治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坚持知识和意识相结合,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全面普法与精准普法相结合,促进法治文化活动向全社会延伸。
泗洲头镇墩岙村、涂茨镇旭拱岙村的“律师e说事”“警民说事”“法官说法”“检察官说案”等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积极解决村民所关心的问题,让老百姓吃上了“定心丸”。墙头镇溪里方村的村法治文化公园里,法治成语、法治漫画、法治标语,将法律条文化作春风细雨,润进了群众的心田。在全县各种乡村节庆活动中,一个个精心编排的法治文艺作品精彩上演,受到了群众的喜爱,以墨寄情、用“图”说话,把中国传统书画文化、摄影文化与法治宣传结合起来,以优秀法治文艺讲好法治故事,传播法治好声音。
“今年是‘八五’普法规划开局之年,象山县将立足新起点,对标新要求,形成提高乡村依法治理能力新思路、新举措,着力将法治文化拓展到法治实践全过程,让法治宣传教育强起来、实起来、暖起来,奋力谱写法治象山建设新篇章。”象山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文宏说。
责任编辑: 朱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