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青少年普法,北京通州走出“六化”新路

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时间:2023-02-13
打印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伟伦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北京市通州区委、区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将青少年普法作为“未来工程”,紧密结合青少年特点和实际,丰富普法内容、创新普法形式、强化普法队伍,通过精准化普法实现青少年学法“按需供给”、参与化普法助力青少年学法“寓教于乐”、体验化普法开启青少年学法“独特视角”,走出了一条“体系化、精准化、参与化、体验化、阵地化、专业化”普法新路子,依法守护“未来的你”。

  体系化普法构建青少年学法“顶层设计”,是通州区开展青少年普法工作的根本指引。据介绍,按照通州区“八五”普法规划要求,专门编制了通州区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成立专门小组促进各项任务有序推进。区教委总牵头,每年学期初下发普法工作计划,细化任务,明确到校。定期组织开展“法治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普法宣传工作总结会,搭建学习借鉴平台。在此基础上,通州区持续深化青少年大普法工作格局,联动区未保委、区关工委、区少儿工委、团区委、区检察院等重点单位,建立健全青少年普法联动工作机制,通过召开通州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专题工作交流会、开展保护未成年人法治主题宣传活动、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等形式,全面推动青少年普法工作全覆盖。

  精准化普法实现青少年学法“按需供给”,是通州区开展青少年普法工作的核心“法宝”。在日常工作中,通州区全面推动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精准化,指导各中小学校建立依法治校体制机制,区检察院、区法院与辖区28所学校签订法治共建协议。创新推出师生“点单”,单位“买单”形式,组织公、检、法、司系统163名“法治副校长”及应急、交通、税务等重点普法责任单位,通过“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的方式,深入全区80余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开学第一课”、法治讲座、模拟法庭等200余场,内容涵盖宪法、民法典、禁毒、反校园欺凌、预防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保护等主题。

  参与化普法助力青少年学法“寓教于乐”,有效提升学法的积极性。通州区开通“网上学堂”直播课程,将普法课堂搬到网络,提高学生参与度,发动学生自主编排、演出普法情景剧、法治演讲等法治文艺节目,开展“学宪法 讲宪法”主题班队会、法律知识竞答活动、设计制作普法手抄报等,让广大青少年开心学法律、快乐学知识,进一步提升全区青少年对学法用法“我做主、我参与、我行动”的主人翁意识。

  体验化普法开启青少年学法“独特视角”,沉浸式学法让孩子们感受到不一样的乐趣。通州区通过优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法治教育格局,开展少年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真正融到具体案件中,感受法律的公平与正义,发挥普法责任单位职能优势,启动线上观摩活动,组织学生通过“云参观”形式,深入通州区禁毒基地、公共安全教育基地、消防基地等学习观摩,强化学法效果。

  阵地化普法推动青少年学法“形成常态”。据了解,通州区在全市率先建立习近平法治思想全民诵读长效机制,联合区教委,建立潞河中学、通州二中等一批法治诵读品牌阵地,定期组织开展覆盖全体中小学生的“法治诵读”活动,创新推出集中诵读、项目诵读、数字诵读等模式。积极开展“法治校园”创建,目前已涌现出通州四中、潞河小学等一批法治创建示范校,并建立起“通州区法院青少年庭”等一批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

  专业化普法夯实青少年学法“队伍保障”。通州区持续优化“法治副校长”选聘机制和“法治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机制,联动团区委、区委社会工委、区未保委定期梳理“法治副校长”台账,通过双向选择、按需选派等多种形式,选派法官、检察官、民警、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等163名法治工作者担任辖区学校“法治副校长”,覆盖中小学、幼儿园等共155所。此外,通州区持续壮大“校内法治教育骨干队伍”,加强教师法治教育培训,确保全区各中小学均有一名以上持证的法治教育骨干教师,用心用情做好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

附件:

责任编辑: 王佳茹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