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司法局
面对“八五”普法工作新变化、新要求,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司法局创新载体、丰富途径,盯牢青少年普法教育这个“关键阶段”,以当下年轻人喜爱的“剧本杀”模式为载体,以法治引领青少年、塑造青少年、护航青少年,扣好青少年普法学法的“第一粒扣子”,不断提升法治宣传教育针对性实效性。打造政府、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
以深化健康成长为导向,写好剧本,探索快乐学法新路径
近年来,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雁塔区开展了“法治开学第一课”“红领巾法学院模拟法庭”“青少年普法大赛”等活动,增强了青少年学法兴趣和法治意识。在推广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一是普法活动的互动较少,学生学法的沉浸性不够;二是普法活动在形式上营造了法律的浓厚氛围,但每个学生的参与度还不够;三是普法活动形式较为传统,运用当下学生喜爱的方式开展普法相对较少。针对这些问题,经过多轮调研和系统论证,雁塔区司法局推出“法治剧本杀”——《企鹅的脚印》。结合雁塔区实际和现行初、高中教材中道德与法治的相关内容,创新普法教育载体,寓教于乐,在全区43所中学(含职业学校)开展法治剧本推理活动。
“法治剧本杀”《企鹅的脚印》盒装资料
“剧本杀”是一种新兴的桌面游戏,通过剧本中呈现的故事,参与者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推理和交流,最终完成剧本中设定的任务。“剧本杀”游戏不仅考验了参与者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还能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剧本杀”的优点在于:一是沉浸式体验带来的趣味。在一场酣畅淋漓的“剧本杀”游戏中,对于每一位玩家来说,每一个剧本都是“新故事”“新剧情”“新世界”,会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诸多因素综合在一起激发其深入探究学习的欲望;二是通过角色扮演引发“自居效应”获得人格成长。通过“剧本杀”体验做侦探时“抽丝剥茧”的感觉,以及锻炼自身冷静处事的能力,依托角色扮演唤起“自居效应”(是指人们会逐渐获得他们所扮演角色的性格特质),让游戏参与者在心理层面汲取角色优势、获得人格成长。表演戏剧的方法能够通过持续的心理练习,让玩家亲身感受游戏带来的心灵震撼。三是增加社交互动团结协作并获得身心放松。“剧本杀”的高参与度要求每名游戏玩家团结协作,游戏中不仅会增加社交互动,增进彼此间感情,提高团结协作能力,并且可以学中“玩”、“玩”中学,让参与者身心得到放松。
“法治剧本杀”项目从2023年5月开始筹备,经历“头脑风暴”论证、初稿内测、修改审校、推行宣介等多个环节,前后经历共计6个多月时间,其间加强与宣传、政法、网信、检察、教育、文化等部门交流,经历10余次内部论证会,并与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师、班主任、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座谈,不断修改打磨剧本内容。“法治剧本杀”名称为《企鹅的脚印》。主题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法治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的作用,强调亲情、友情,通过沉浸式参与实现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发展。“法治剧本杀”时长为90分钟(2课时)。作品立意突出趣味性和学法性。情节凸显雁塔地域特色、历史特色、生活特色、时代特色,作品中地名等细节经过反复推敲,增加永宁城、大雁塔、大唐芙蓉园、丝绸群雕等文化元素,把“西安风”拉满。“法治剧本杀”设置找凶推理、普法演绎、趣味活动、沉浸还原四大环节;含有破冰组队、法治答题、线索分享、密室逃脱、破解彩蛋五大任务。剧本内容包含《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识。
以扩大全员参与为重点,线上线下,打造“红雁”法治新阵地
法治作品要想更易被受众喜爱,不仅要坚持内容为王,打磨剧本,还要把握传播规律与方法,注重形式创新和效果深化。“法治剧本杀”《企鹅的脚印》采取了前期预告——沉浸直播——学校法治课程等形式。
多种形式前期预告,提高知晓率。一是将“法治剧本杀”的故事主线与实景沉浸推理制作短视频在“法治雁塔”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号发布;二是设置“剧本杀”“超话”及时更贴回复;三是与中央和地方媒体加强合作,通过宣传广覆盖提高大众知晓率。
学生实景沉浸直播,扩大辐射面。雁塔区司法局与华商报业传媒集团、剧本推理店深度合作,采取实景沉浸直播形式。一是在剧本推理店搭建55平方米的永宁动物城拍摄场地,还原剧情场景,增强“临场感”;二是按照“331”模式开展推理活动,即3名中学生、3名大学生、1名DM(主持人)组建队伍完成各分幕要求;三是按照综艺节目标准,发出推流码,统筹“大风视频”“法治西安订阅号”“群众”“一点新闻”等13家视频号同步直播,组织律师、法律工作者、网络“大V”等团队及时回复直播网友问题,加强互动。通过“玩推找观评”全链条沉浸学法,打造线上线下全媒体普法新阵地。
“法治剧本杀”《企鹅的脚印》推理活动直播现场
嵌入学校法治课程,提升浸润度。将“法治剧本杀”《企鹅的脚印》在全区43所中学(含职业学校)中推广,按照2至3个课时共90分钟的计划,嵌入班级道德法治课、班会课中。雁塔区司法局结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及现行初高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整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下册、九年级上册、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中法律相关知识点,编写《法治测试60题》,与“剧本杀”互为补充,让受众在学中“玩”、“玩”中学,持续提升法治浸润度、影响力。截至2024年1月15日,雁塔区开展“法治剧本杀”活动3000余次,许多师生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参与者,更是法治知识学习者。”“我们在课堂上成功创造了一种新颖而富有成效的法治宣传教育方式,法治测试题和道德与法治教材紧密结合,更加激发了学生对法治的浓厚兴趣。”
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要结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要与青少年的认知水平和心理成熟度相匹配,以其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度浸润式普及法律知识,激发青少年学习法治内容的主动性。法治宣传教育要融入社会发展、融入青少年日常生活,要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拓展完善“线上+线下”立体化普法平台,发掘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引导青少年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增强法治教育实效。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需要积极联动、凝聚合力。积极联系未成年人保护单位、法治教育职能单位共建,通过社会组织多方协作和专业化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人员紧缺、资源不足的问题,共同推进法治宣传教育提档升级。
雁塔区司法局将总结深化“法治剧本杀”普法教育经验,筹划面向大学生群体在高校生活、就业创业等方面的硬核逻辑推理普法“剧本杀”;创新丰富普法载体,与律师、网络“大V”、高校师生等打造“红雁法治 一起来‘法’”法治脱口秀普法新模式,进一步提高雁塔区普法工作整体水平,擦亮雁塔普法特色品牌。
(《司法所工作》杂志责任编辑:贺 堃)
责任编辑: 张丽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