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从“传统传播”到“智慧普法”

新疆“八五”普法凝聚各方力量实现升级转型

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24
打印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从武

  “马路上能不能晾晒粮食?”

  “不能。”

  “应急车道上可以开车吗?”

  “不可以。”

  9月20日上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加马铁热克乡喀什博依村的“四说小院(说人、说事、说账、说法)”普法宣传点,加马铁热克乡司法所副所长艾斯卡尔·阿布都热依木,正在向参加活动的百余名村民开展交通安全专项普法宣传。

  “以前普法课讲大道理,现在都是结合身边案例故事,讲的都是实用的法律知识,特别接地气。”村民阿力米江·买买提向《法治日报》记者道出心声。

  弘扬法治精神、增强法治观念、培育法治信仰、推动法治实践……“八五”普法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凝聚各方普法力量形成整体合力,着力打造特色普法品牌,探索创新精准高效普法,让法治宣传教育强起来实起来暖起来,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大普法”格局,公民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显著提高,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

  全社会参与多部门联动

  “手机还能设置自动拦截诈骗电话,这个功能太实用了!”8月4日,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中兴路街道跃南社区文化活动室举办的“银龄防诈护航”专题讲座上,68岁的周阿姨跟着民警操作手机,惊喜地说道。

  当天,为提升老年群体反诈“免疫力”,克拉玛依市公安局白碱滩区分局中兴路街道派出所跃南警务室民警联合社区以科技赋能、寓教于乐的方式,为社区老年人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电信诈骗防范讲座。

  “八五”普法以来,新疆已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全民普法工作格局。

  5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创新普法理念、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牢牢牵住“谁执法谁普法”这个“牛鼻子”,积极落实各级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责任,使普法工作由主管部门的“独唱”,变成部门联动“合唱”。

  新疆通过细化工作责任,促进各单位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实现各部门普法工作共性条目化、个性项目化,确保普法责任“一竿子插到底”。

  新疆以分众普法为抓手,把领导干部、青少年、基层群众等作为重点普法对象,实现普法工作目标精准、内容精准、方法精准,由“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

  关键少数发挥头雁效应

  从2022年起,新疆组织召开14个地州市和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活动,形成常态化机制,压实各级领导法治责任,发挥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示范引领作用。

  近年来,新疆将各级领导干部作为普法对象的重中之重,用“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如今,领导干部任前考法、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领导干部带头依法行政……普法工作“关键少数”的表率作用正日益凸显。

  自2022年5月9日起,新疆“法治讲堂·逢九必讲”开讲,每月自治区都会举办法治培训活动,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组织全疆各级领导干部、国家工作人员等同上一堂法治课。

  哈密市“一月一讲”法治讲座品牌效应凸显,21期讲座吸引1.2万余人次领导干部参与;从2021年起,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民法院联合区纪委监委、区人民检察院、区公安局、区司法局等部门连续5年组织观摩庭审,覆盖区管领导干部1000余人次;皮山县建立“全员考法+任前考法”双重考核机制,去年开展6轮全员法律知识考试,全县890余名科级及以上干部全部参考,平均成绩85分以上,对新提拔的298名干部,实行“任前必考”,考试不合格者暂缓任职,直至补考通过。

  近年来,新疆建立了领导干部中心组学法、重大事项会前学法制度,将法律知识学习列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各类培训班的必修课。其中,开展领导干部法治讲座已成新疆普法工作的一项长效机制。

  寓教于乐浸润法治精神

  8月12日,乌市经开区(头屯河区)司法局王家沟司法所联合新园社区,在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开展“探访历史 童心演绎”主题普法活动,通过法治小故事分享、法律知识问答、参观博物馆等形式,结合青铜契约、竹简文书等文物,讲解其中的规则意识与现代法律知识,阐释法律精神的传承,有效提升青少年法律意识。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抓好青少年法治教育,可以夯实法治建设的“未来根基”。

  哈密市162所学校配备180名法治副校长,投入300万元建起模拟法庭、交通安全体验馆等校外实践基地,“学宪法讲宪法”“宪法伴我们成长”的歌声响彻校园。

  吐鲁番市持续实施青少年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聘请187名法官、检察官、民警担任全市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各阶段;和田地区899所中小学实现法治副校长全覆盖,已创建22所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校,开展“万名学生同上一堂法治课”380余场次,覆盖学生23万人次。

  “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新疆坚持法治教育从青少年抓起,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法治副校长、法治课教师、法治辅导员作用,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爱国守法意识,全区青少年法治观念不断提高。

  基层法治教育提质增效

  8月13日,乌市经开区(头屯河区)司法局白鸟湖司法所联合馨园社区,在辖区极兔速递新疆转运中心,开展“法援惠民生·护航新业态”普法宣传活动,提升快递员等新业态劳动者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新疆各地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推动基层法治宣传教育提质增效,通过量身定制“法律大餐”,深入基层面向群众开展普法宣传,不断增强各族群众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

  “如今,村民们有矛盾纠纷都会先找‘法律明白人’咨询。”9月16日,和田县巴格其镇托万喀什村党支部书记艾则孜·麦麦提说。

  不久前,塔城市司法局等单位组织普法志愿者深入二工镇奇巴拉尕什村夏牧场,开展“毡房普法小课堂开讲啦”主题普法宣传活动。工作人员与牧民群众围坐在一起,以“大地”为桌、以毡毯为席,围绕草原土地、自然资源保护等与牧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宣讲活动。

  普法宣传方式转型升级

  前不久,一位新疆交警的普法视频走红网络,相关视频全网播放量超过两亿次。视频中,喀什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民警吐拉丁·伊米魔性的演绎和别样的普法方式,让不少网友直呼:“这么可爱的普法,记住了!”

  “普法者放下身段、融入‘网感’,‘你说我听’式的单向普法灌输才能变成吸引眼球的‘双向奔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交警总队“新疆交警”新媒体平台相关负责人说。

  5年来,新疆各地各部门创新普法工作方式,把“新媒体+法治宣传”作为构建全方位立体式普法模式的新格局,以互联网、微信、微博、抖音、视频、动漫、H5等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让群众享受到“指尖上的便民普法”。

  自治区司法厅成立法治新疆融媒体工作室,以原创作品大力推进“互联网+普法”。昌吉州还推出了“云普法+”模式,升级“法治庭州”微信公众号,开通“昌吉普法”抖音号,粉丝数达19.1万,浏览量突破1.2亿,建成“玛检说法”“平安庭州”等新媒体平台150个,开展普法直播125场,参与人数超2205万人次。

  如今,在新疆,法治精神宛如一颗富有生命力的石榴籽,孕育、开花、结果,改变着各族群众的生活。从尊法学法到自觉守法用法,与时俱进的普法工作在新疆焕发出更旺盛的生命力,“遇事找法、依法维权”理念已深植各族群众心中。

附件:

责任编辑: 朱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