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援+调解” 跑出劳动纠纷化解“加速度”
王行勇 / 湖北省孝昌县司法局

澴西工业园区联络点通过“法援调解”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孝昌县司法局依托“法援 调解”机制组织调解一起拖欠薪资纠纷

殷家墩社区调委会通过“法援调解”机制调解一起外卖纠纷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湖北省孝昌县司法局锚定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探索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法律服务”的改革工作目标,将劳动者权益保障作为核心抓手,聚焦困难群众“维权难、耗时长、跑趟多”的痛点,创新构建“法援+调解”工作法,以法律援助的专业支撑为“矛”,破解维权法律壁垒;以人民调解的柔性化解为“盾”,降低矛盾对抗成本,将法律刚性与调解温度深度融合,形成“诉求有人应、矛盾有人解、权益有保障”的闭环服务体系,为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筑牢劳动者权益保障法治基石,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一位困难群众的维权路。
建机制、强联动,织密重点领域改革“协同网”
孝昌县司法局打破部门壁垒,推动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深度衔接,从制度层面夯实协同根基,将“单打独斗”变为“攥指成拳”,为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凝聚多元治理合力。
构建“双向导流+三线联动”融合机制。明确法援中心与调解中心职责分工,对证据齐全、双方自愿同意调解的案件“优先调解”,对调解不成或超出调解能力范围、存在权益实现障碍或社会稳定隐患、需依托法律援助专业力量与多部门联动机制才能有效化解的案件实行“无缝转援”,深度融入“司法调查、行政调查、人民调解”三线联动机制。对调解中发现的复杂劳动纠纷,在司法调查方面,联动检察院24小时内调取企业财务凭证、固定电子数据;在行政调查方面,联动劳动监察大队48小时内启动专项检查;在人民调解方面,依托专业团队持续推进协商,形成“调查—调解—援助”全链条支撑。2024年以来,通过该融合机制实现案件双向流转290余件,流转效率提升70%,并成功化解某建设集团拖欠56名农民工320万元工资案,4天固定关键证据、18天促成全额支付,较常规周期缩短60%,彰显了重点领域改革治理效能。
组建“专业调解团队+细分领域律师库”支撑队伍。整合“法援律师+专职调解员+行业代表”力量,组建12支专项调解队伍(80%成员具备法律职业资格或5年以上调解经验),并与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重点打造的劳动争议专业律师库联动,按欠薪追索、工伤赔偿、合同纠纷等细分领域匹配专业力量。调解过程中,律师库提供随叫随到的法律支持,确保专业案件找专业人。2024年,团队累计开展调解服务300余次,矛盾化解成功率达90%以上,其中工伤赔偿类调解案件依托民事专业律师支撑,后续援助胜诉率达100%。
打通“信息共享通道+综治数据平台”互联链路。搭建法援与调解线上协作平台,实现案件材料、调解记录、证据清单实时共享,同时将调解数据接入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法援+综治”一站式化解体系。对调解中发现的用人单位违法违规线索(如不签订劳动合同、拖欠工资等),同步推送至人社、住建等部门,并纳入综治中心“问题台账”,对违法违规线索对应的问题实行销号管理,督促相关单位依法履职。2024年以来,累计向行政部门移送69条线索,协助32家企业整改,帮助12家企业完善考勤、薪酬制度,从源头减少矛盾纠纷,为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营造合规有序的用工环境。
优流程、提效率,按下重点领域改革服务“加速键”
针对困难群众“等不起、跑不起”的现实困境,孝昌县司法局以“流程再造”为抓手,将法援服务嵌入调解全环节,同步落实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三优提速”服务机制,让“漫漫等待”变为“高效直达”。
实行“优先服务+绿色通道”标准。在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法援+调解”专窗,将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中对农民工、新就业群体(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的“免经济困难核查”政策与调解服务结合,实行“优先受理、优先调解、优先援助”。材料齐全者15分钟内完成申请登记,次要材料缺失可“容缺受理”,2024年以来已容缺办理187件,减少群众跑腿超300次;新就业群体案件平均受理时间压缩至1.5小时,较常规流程提速60%,切实降低重点领域改革重点群体维权成本。
压缩“调解办理周期+审查时限”节点。制定调解时限“硬标准”,小额劳动报酬纠纷、简单家庭矛盾48小时内启动调解,复杂案件实行“2+3”时限管理(2次座谈协商+3天内出具调解意见),并联动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中的“即时审查+分级审核”机制,对调解不成功需后续援助的案件,事实清楚者当场审查通过,复杂案件24小时内完成审核。全县通过“法援+调解”化解的案件,平均办理时长4.5个工作日,较传统调解效率提升65%,匹配重点领域改革“当日受理、当日审查”的服务要求。2024年,在一起某物业公司15名保洁员加班费纠纷中,调解员仅用2次座谈促成企业补发9.8万元,从受理调解到完成援助审查仅耗时4个工作日,较常规诉讼周期缩短80%。
强化“调解后盾支撑+动态监管”保障。对调解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难题,由法援律师提供现场指导、电话咨询等支持,2024年累计提供180余次法律支撑。对达成调解协议但存在履行风险的案件,协助申请司法确认,赋予强制执行力,2024年共办理司法确认案件76件,协议履行率100%,避免“调解成功、权益落空”。同时,将调解案件纳入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绿黄红”三色维权服务码管理,实现“一案一码、全程追溯”,系统自动监测进度,2025年发出黄码提醒18次、红码督办0次,确保“零超期、零积压”,预警数据与律师执业考核挂钩,倒逼服务质量提升,契合重点领域改革“精准化、规范化”服务目标。
重实效、暖民心,交出重点领域改革民生“成绩单”
孝昌县“法援+调解”工作法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同步对标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群众获得感提升”核心指标,用实打实的成效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让法治服务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维权成果“看得见”,夯实重点领域改革民生根基。2024年以来,通过“法援+调解”模式,全县累计为180余名劳动者追回欠薪1000余万元,其中群体性欠薪案件化解周期平均缩短70%,未发生一起因诉求化解不及时引发的信访事件。针对重点领域改革“异地维权难”的痛点,在辽宁、武汉等务工人员集中地设立5个“驻外法律援助驿站”,将“法援+调解”服务延伸至异地,2025年办理异地案件26件,平均周期缩至14天,较常规跨区域诉讼效率提升65%,让外出务工群众“维权不跑腿、他乡有依靠”,为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构建全域覆盖的权益保障网络。
服务体验“摸得着”,彰显重点领域改革温度。依托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线上+线下+异地”三维服务网络,将“法援+调解”服务嵌入实体平台、“掌办通”小程序等渠道。劳动者可通过“掌办通”申请调解、查询进度,2025年小程序累计服务1000余人次,线上调解申请占比达10%,平均受理时间较线下缩短70%。村(社区)工作室、工业园区联络点同步提供“家门口”调解服务,2025年澴西工业园区联络点通过“法援+调解”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咨询80余次,成功化解纠纷1件,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服务向“最后一公里”延伸。
群众满意“实打实”,检验重点领域改革成效。通过电话回访、现场调研等方式跟踪服务效果,2024年以来“法援+调解”案件群众满意度达98.2%,与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劳动维权法律援助案件整体满意度持平。在调解过程中同步开展“以案释法”,累计发放法律手册1万余册、开展普法活动46场,2025年劳动者对“掌办通”等线上渠道知晓率达92%,“签合同、留证据、依法维权”理念深入乡村末梢。外卖骑手王某通过“掌办通”小程序申请“法援+调解”,1.5小时完成受理、7天追回欠薪8000元,其“不用请假跑大厅,手机上几步就办完”的反馈,成为重点领域改革“智慧化、便捷化”服务的生动注脚。
孝昌县司法局将持续深化“法援+调解”工作机制,以“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为引领,进一步扩充专业团队、优化线上服务、延伸异地驿站覆盖,把服务做更实、把防线筑更牢,让每一位困难群众都能在法治阳光下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县域民生保障与社会和谐稳定注入不竭动力,助力重点领域改革走深走实。
(《人民调解》杂志责任编辑 周堃)
责任编辑: 朱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