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山乡春潮涌 法治润民心

黔南州推动“八五”普法工作向纵深发展

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时间:2025-08-07 09:59
分享到 打印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法治日报见习记者 胡特旗

  法治日报通讯员 于惠敏

  法治春风浩荡,吹拂黔南绿水青山,浸润群众心田。

  “八五”普法以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将普法工作纳入全州“十四五”规划和法治黔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一体推进,通过系统谋划、创新实践,推动“八五”普法工作向纵深发展,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普法新路,让法治的清泉深深浸润黔南大地,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法治根基。

构建普法“大格局”

  据了解,黔南州将“八五”普法置于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顶层设计、高位推动,确保普法工作行稳致远。将原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职能职责整合到州委全面依法治州委员会,下设守法普法协调小组负责普法工作,健全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主导、政协支持、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工作机制,形成多方协同的法治宣传合力。

  此外,黔南州还以“法律七进”活动为载体,重点围绕宪法、民法典及党内法规等开展普法宣传。通过举办领导干部宪法知识专题讲座、开展中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等,让民族区域自治“一法两规定”等相关法律得到广泛宣传;开展国家工作人员全员学习民法典活动,制定行政执法单位实施民法典工作指引,组建民法典“百人宣讲团”,开展“民法典万人大培训”等活动,全方位深化民法典普及成效;将党内法规纳入全州领导干部“必修课”,开展党内法规知识竞答等活动。

夯实法治“基础桩”

  “八五”普法以来,黔南州打破传统普法工作的分散局面,构建起“谁执法谁普法”的责任共同体,推进全民普法工作大格局。制定《黔南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建立并公示国家机关共性与个性普法责任清单,将普法责任明确到各级各部门,压实主体责任。

  为让普法更贴近群众、融入日常,黔南州开通“黔南州法治微课堂”直播间,每月推出两期、每期15分钟的在线普法直播,组织州、县(市)两级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定期上线宣讲行业法规,4年来已完成101期直播。同时,制定《黔南州国家工作人员“以案释法”和警示教育制度》等,推动各级各部门将普法宣传贯穿司法办案、行政执法、政务服务全过程,同步加强干部职工法治教育培训。

  此外,黔南州建立了典型案例发布制度,定期征集评选“以案释法”优秀案例充实数据库,通过门户网站、政务微信等渠道发布。5年来,全州累计发布各类典型案例2600余个,其中本土案例200余个,让群众从身边案例中更直观地学习法律知识。

打造普法“新阵地”

  “河边和池塘,不是游乐场,安全措施无保障……”针对暑期溺水事故易发态势,龙里县创新宣传形式,将安全知识融入“黔韵说唱”,通过方言韵律的短视频在社交平台实现裂变式传播,让安全警示入脑入心。

  近年来,黔南州不断创新普法形式,将法治元素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让普法宣传更接地气、更具活力。通过不断提升法治文化建设水平,实现县、乡、村三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全覆盖。同时,积极开展多样化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组织民法典普法山歌优秀作品征集评选,常态化推进“普法+村马”“天眼+普法”以及三都水族民歌、平塘布依族“八音弹唱”等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利用新媒体技术,建成黔南州“网上宪法馆”和“网上民法典馆”,开播“黔来普法南边有料”普法短剧,打造一体化新媒体普法矩阵,形成“平安黔南”等普法宣传品牌,推动普法宣传从“有形覆盖”变为“有效覆盖”。

  针对乡村普法难题,黔南州精准施策。搭建“请您来商量”民主议事平台,通过组建“法律明白人”队伍和村居法律顾问等形式,实行法律法规联宣、村规民约联审、矛盾纠纷联调、依法治理联推。“八五”普法以来,黔南州已建成8个全国、100个省级、523个州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村级民主管理和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

  “八五”普法成效显著——行政诉讼一审案件数量大幅下降,司法案件评查合格率稳步攀升;全州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法治阳光的普照下不断增强。

附件:

责任编辑: 操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