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法治“播种者”

来源:海南掌上12348 发布时间:2022-07-29 17:01
分享到 打印

 

  7月7日上午9时,阳光热烈起来,坐在窗边的郑进东律师眯了眯眼睛,继续分析手中厚厚的案件卷宗。

  见状,坐在一旁的黄某谊起身,将窗帘轻轻拉上。这个来自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加茂镇的男人,在为2016年丧生于交通事故的弟弟打官司。

  郑进东是这起案件的第四任代理律师。与其他律师不同的是,他是以“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以下简称“1+1”行动)志愿律师的身份,无偿代理这起案件的。

  2009年“1+1”行动实施以来,已有114人次的律师志愿者和93名大学生志愿者,在海南开展法律援助志愿服务。

  这样一个志愿群体,规模虽不算大,但他们在律师资源短缺市县埋下的法治“种子”,正在生根发芽。

县里来了北京律师

  十几年前,偏远地区的老百姓想打一场官司有多难?

  在黄某谊年少的记忆中,邻里之间解决矛盾纠纷的方式“简单粗暴”,为了一块地、一份遗产,亲友反目并不鲜见。

  为什么不走法律途径?“没有律师呀!”黄某谊说,“要找律师只能去海口或三亚,动不动上万块的诉讼费,一般人承担不起。”

  “1+1”行动向海南派出的首位律师志愿者周研,服务地也是保亭。来之前,他被打了“预防针”:在一些群众的观念中,“法律”一词几乎等于“官府严厉的惩罚”。村民有纠纷,更愿意让村主任或族长处理。

  这不是保亭一县存在的问题。2008年,司法部设立法律援助工作司(2018年机构改革取消),作为2021至2022年度“1+1”行动海南团团长的王旺林律师,曾是第一批调入该司的工作人员,至今他仍对一份数据记忆犹新:2004年,全国仍有206个县没有律师,这一现象集中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为此,司法部决定联合团中央发起“1+1”行动,自2009年起,每年组织一批律师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到中西部地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2011年来到乐东黎族自治县时,当地一些人法治观念之淡薄,令律师志愿者杨彦萍吃了一惊——

  有两个村子因历史积怨长期械斗,却没想过走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校车翻车导致32个孩子受伤,却没有一个家长提起诉讼……

  杨彦萍律师坚定了一个念头:改变群众不懂法、不信法、不用法的现状。炎炎夏日,她走上街头普法,进社区、学校、村寨讲课。有的村条件简陋,她搬个板凳、抓条毛巾就开讲,语言不通时还得靠本地干部翻译。

  不到1个月,杨彦萍律师普法的足迹就遍及乐东11个乡镇,到该县法律援助中心寻求法律咨询的群众越来越多。

  同样的热情,也向周研律师印证——来海南,来对了。

  听说县里来了个北京律师,村民王某龙拿上判决书赶来找周研。原来,王某龙的儿子曾被朋友误伤左眼,双方家庭在法院主持下达成调解。而后,王某龙想再次起诉,却被法院以一事不再审的理由驳回。他认为当地司法系统并不公正。

  “本案判决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没有人提示他注意程序权利和实体权利。”周研律师用了很长时间向王某龙普及法律知识,陈明利弊。

  最终,王某龙决定暂不起诉。他在发给周研律师的邮件里写道:“我们认识不久,可我看得出来——你是一个最合格的律师!”

  与王某龙此番相识也令周研律师更加笃信:“当人们丧失信任感的时候,一个本来公正的司法判决引发的不满,可能不会小于一个不公正的判决。律师有义务帮助群众重树对司法的信任。”

两次推翻“行业经验”

  群众对司法的信任感,更多来自他们从案件中感受到的公平正义。

  提起“洗冤”的经历,陵水黎族自治县男子陈国孔眼眶泛红:他差点面临牢狱之灾,在最绝望时幸亏遇到了熊冬梅律师。

  2019年,陈国孔与陈某勇因土地问题产生纠纷。该县检察院以被告人陈国孔涉嫌故意伤害罪,向法院提起公诉。服务于陵水的律师志愿者熊冬梅,接受指派担任陈国孔的辩护律师。

  陈国孔急切地告诉熊冬梅律师,陈某勇脖颈处的伤,在两人发生矛盾之前就有了,不是他殴打导致的。

  “但他没有证据。他说一旦被判刑,出狱后就要用自己的方式找回正义——不用说,这种方式一定是极端的。”为了查清事实,熊冬梅律师先后前往陵水、海口的5家医院,翻阅过去10年间陈某勇的病历单据,却一无所获。

  案情进展一度陷入僵局。但熊冬梅律师没有放弃,她收集到陈某勇的DR影像后,又前往三亚的两家医院查询。这次,熊冬梅律师终于查到:2019年7月,陈某勇曾在三亚一家医院住院治疗——证明了他的颈部有陈旧性骨折。很快,法院采纳这一证据。经医院重新鉴定,查明陈某勇的伤情与这次纠纷无因果关系。县检察院随后撤诉。

  “是熊律师坚持查找证据,分文不取地奔走大半年,为我找回了公道。”陈国孔说。

  同样的执着,也出现在律师志愿者贺桂香身上。

  长期以来,由于建筑工地层层违法发包,导致农民工工资无着落的问题,在行业内时有发生。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于2020年5月1日颁布之前,司法实践普遍认为,农民工受雇于包工头,被欠薪也只能起诉包工头。结果是,农民工即使胜诉,也不一定能拿到钱。

  2017年,在代理洋浦经济开发区农民工肖某等7人追索劳动报酬案时,贺桂香律师决心推翻这些“行业经验”。

  在反复查看相关法律法规后,贺桂香律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九十四条和《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二条为依据,将违法分包公司与包工头一并告上法庭。

  庭审中,贺桂香律师与违法分包单位代理人经历数番激辩,最终,她靠着缜密依据与“硬核”辩词,为7位农民工赢下了一审、二审的胜诉判决书。

  这种突破惯例的“打法”,也为省内外诸多相关案件的辩护,蹚出一条可借鉴的路径。更多农民工因此获得了应有的报酬。

  由于律师志愿者们坚持不收钱、不收礼、不接受宴请,为了表达谢意,有受援群众在贺桂香律师坐公交车时,跟在身后偷偷付了1元车费……更多的感谢,通过一面面锦旗,挂在了各市县的法律援助中心。

“这里的百姓需要他”

  每位律师志愿者在琼服务的期限是1年,只有春节和换届时可以回家休整几天。而郑进东律师主动留任了8次,成了“1+1”行动海南团里的“老兵”。

  服务海南9年间,他留下了许多遗憾:错过了儿子从初中到大学毕业间的成长,错过了与母亲的最后一面……

  有一年中秋节,案件缠身的郑进东律师想寄一盒月饼回家。母亲说:“你忙你的,只有一样,在月饼上咬一口再寄回来,就当你陪我们过了中秋……”

  郑进东律师答应母亲,来年中秋一定回去。怎料不久后,母亲因病骤然离世。

  到底是什么牵绊了丈夫的脚步?郑进东的妻子想不明白,带儿子从湖北赶到海南看望。

  她看到值守在法律援助窗口的丈夫,一人受理案件、答疑解惑、接听热线……人一拨拨地来,电话从早到晚地响。

  “这里的百姓需要他。”妻子明白了郑进东律师,从此再没催过他回家。

  周研、杨彦萍、郑进东……13年间,法律援助律师志愿者的规模逐步扩大,先后服务17个市县。超过八成的服务覆盖率,让海南成为全国“1+1”行动覆盖市县最多的省份。

  志愿队伍壮大了,惠民效应也在不断凸显。

  海南省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局长王汉梅说,近两年,全省4万余件法律援助案件中,有4109件是“1+1”行动律师志愿者办理的。同时,他们还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和法治宣传活动,为4.6万人次群众提供无偿法律咨询。

  “我省法律援助工作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海南省司法厅副厅长陈文彬说,海南积极开展全省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但全省社会律师大部分集中在海口、三亚两地,部分市县律师资源短缺的情况,短期内无法得到根本性改变。

  这种情况下,对海南来说,继续实施“1+1”行动是长远之计。

  2022年7月1日,新修订的《海南省法律援助规定》开始施行,将为海南法律援助工作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很快,新一批律师志愿者将来琼开展服务。王旺林律师希望,各服务地有关部门能够创造更多条件,让律师志愿者发挥热情和专长,也希望能有更多法律工作者来到海南,厚植法治土壤,护航海南自贸港建设。

附件:

责任编辑: 张丽青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