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法律援助 托起困难群众“稳稳的幸福”

来源:法润泸州 发布时间:2025-09-15 09:18
分享到 打印

  “能顺利拿到工伤赔偿,离不开你们的帮助,太感谢了。”2025年7月30日,在泸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因工受伤与用人单位产生劳动争议的韩某,激动地讲述着法律援助为她维权带来的转机。

  近年来,泸州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认真履责,推动法律援助覆盖面不断扩大,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经费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在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做优重点人群法律援助工作

  “我当时都打算放弃了,没想到能这么顺利拿到赔偿。”韩某说到。她曾在市内一食堂工作,拉抬汤料过程中导致右侧肩袖损伤,被鉴定为工伤十级伤残。经手术治疗后,韩某回到工作单位上班,却遭拒绝支付工伤赔偿。随后,韩某向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在仲裁工作人员指引下,她向泸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

  经审查,韩某的申请符合相关规定,市法援中心启动即来即办机制,申请当日即指派律师承办。在法援律师的帮助下,韩某顺利获得了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医疗费等工伤赔偿款。为表感谢,韩某向市法援中心赠送书有“高效维权解民忧 优质服务暖人心”的锦旗。

  2025年以来,泸州市持续为农民工、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等7类重点群体开设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电话预约上门服务,依法扩大法律援助受案范围,符合法定条件的人员申请法律援助不受事项范围、经济困难条件限制。对7类重点群体法律援助案件实行“三优一简”制度,即优先接待、优先审查、优先指派,简化审批程序,确保申请当天完成审查、受理、指派。扎实开展根治欠薪专项法律服务活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安心行动”“三八”国际妇女节维权活动等专项活动,全力保障劳动者、妇女儿童等重点群体合法权益。

  提供“线上+线下”全覆盖咨询服务

  “我在工地上打工受伤骨折,老板不给医药费,我能申请援助吗?”7月31日,在泸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窗口,进城务工的王某前来咨询,并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提交相关资料。

  据介绍,泸州市法援中心不仅设置现场咨询窗口,还持续优化泸州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面接入DeepSeek人工智能服务,指派专人负责平台法律咨询及“12348”四川法网预申请。向“12345”政务服务热线派驻1名专职接线员,通过双号运行、话务连接、专家值守,提供7×24小时咨询服务。开展“12348”法律服务热线法律援助知识培训,为接线人员讲解《四川省法律援助条例》及常见法律问题,提升“12348”热线接电质效。明确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窗口、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法律援助工作站、看守所工作站值班律所、值班律师,指派专人负责值班管理与衔接,畅通工作站受理、转交法律援助申请渠道,实现线上线下服务无缝对接。

  “法律咨询没有事项范围和经济困难的条件限制,任何人、任何法律问题都可以到各法律援助中心及工作站、联络点咨询,也可以通过电话(12345、12348)、网络(法润泸州微信公众号、12348四川法网)咨询。”泸州市法援中心副主任廖兴建说。

  “市域通办”让服务更便民利民

  目前,泸州市已推行法律援助申请“市域通办”。经济困难群众或符合法定条件的当事人,若申请的法律援助事项属泸州市辖区内的法律援助机构受理的,可选择向市内任一家法律援助机构提交法律援助申请。接收申请材料的法律援助机构和有受理权的法律援助机构按“受理权属不变、数据共享流转”方式进行协作处理,实现市域内一体通办。

  据统计,2025年全市已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980件,值班律师法律帮助案件1194件,提供法律咨询13579人次,代书51件。

  法律援助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通过提供法律帮助,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在生存保障和发展生产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能够有效维护其合法权益。“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法律援助规范化建设,健全法律援助体系,打通法律援助的‘最后一米’,让法律援助离老百姓更近更贴心,有更多更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泸州市法援中心负责人表示。

附件:

责任编辑: 朱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