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打造“房山法援”品牌,推动法援工作向“品牌化服务”升级

来源:法治房山 发布时间:2025-09-15 09:24
分享到 打印

  近年来,北京市房山区法律援助中心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地域为根基、队伍为支撑、文化为载体,以“1133”工作思路,让法律援助不仅作为维权手段,更成为传递法治精神的纽带。

塑造“一种精神”,坚持党建引领

  房山区法律援助中心党支部始终秉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理念,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打造特色党建品牌。支部先后组织党员干部赴接管北平干训班良乡文庙旧址、周口店红色背篓精神传承教育基地等地开展参观学习,深刻体悟并传承“坚决听党话、坚定跟党走、坚持为人民”的红色背篓精神,逐步形成“为民服务、担当实干、无私奉献”的房山法援精神,让法律援助的“背篓”装满群众所需、所盼,以专业精准的法律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打造“一个形象”,突显地域特色

 

  精心打造房山法律援助卡通形象—“房小援”。房山“猿人”文化是地域文化的核心标识,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与传播力。“房小援”的形象设计深度融合这一文化基因,巧妙依托“猿”与“援”的谐音关联,以卡通猩猩为基础造型,既呼应了房山独特的历史文化符号,又通过拟人化设计传递法律援助的亲和力,实现了地域文化与服务理念的有机统一。一方面,根植地域文化的设计理念,强化了与房山群众的情感联结,有助于提升公众对本地法律援助工作的认同感;另一方面,统一且富有特色的视觉形象将成为房山法援的“移动名片”,通过在宣传推广、服务场景中高频应用,持续扩大品牌认知度。

凝聚“三支队伍”,壮大服务力量

  持续打造房山法援“三支队伍”,即由7名工作人员组成的法律援助机构人员队伍、305名执业律师组成的法律援助律师队伍、N名良乡大学城法学大学生组成的大学生志愿者队伍。依托良乡大学城资源集聚的优势,积极引导高校参与法律援助服务。与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联合制定2025年“五个一”合作计划,即一首主题曲、一本案例集、一场辩论赛、一场读书会、一个调研课题。其中辩论赛作为答复政协委员提案的创新形式,受到市、区政协委员的高度认可,分别被学习强国、房山电视台予以推送。2023年以来,参与房山法援实践的法学大学生达到200余人次。

讲好“三个故事”,传递法治温度

  普法故事入人心。依托法治房山微信公众号,开设“房山法援故事”板块,以群众看得懂的语言讲述法援典型案例,其中多篇被京司观澜、房山政法转发。特色故事树典型。“23•7”暴雨时期,以法援上门服务为背景创作的法治文艺作品《山中的背影》曾荣获北京市法治文艺大赛三等奖。

  法援故事筑根基。集体创作农民工讨薪主题视频《安“薪”无忧》、法律援助法施行三周年纪念视频《我眼中的法律援助》、房山法律援助主题曲《法援光芒》等,“人人都是宣传员”的理念深入人心,强化法援文化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法律援助法实施以来,房山区法律援助中心受理法律援助案件6000余件,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2万余人次,并荣获全国法律援助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房山区法律援助中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让法援服务像房山的山泉水一样,清澈甘甜、滋养人心;像太行山脉一样,坚实可靠、值得信赖。将法律援助的触角延伸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让每一位群众都能感受到法治的温度。

附件:

责任编辑: 朱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