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援鄂医疗队里的“叔叔”护士

——记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杨鹏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发布时间:2020-09-30 18:42
分享到 打印

  记者 张晓娜

  核心提示:他是一位“叔叔”护士,作为一名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在中华民族面临严峻考验时,在举国上下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时,他写下请战书,冲在第一线,成为援鄂医疗队的一员,与万名医护人员并肩作战。

图片1_副本.jpg

杨鹏(右一)工作照。受访者/供图

  2月16日,山西省阳泉第二监狱医院监内外科护士长杨鹏奉命加入援鄂医疗队,成为山西监狱系统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出征前,面对党旗,他庄严承诺:“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牢记职责使命,圆满完成援鄂任务。请组织放心!请领导和同志们放心!”

  4月26日,在欢迎援鄂英雄凯旋的仪式上,杨鹏用洪亮的声音向监狱领导报告:“圆满完成任务,平安归队!”

  对于杨鹏来说,55天的援鄂经历,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坚定了他的人生信仰,这是从未有过的,也是终身难忘的。在方舱医院,他经历了太多的“第一次”。

  第一次穿成人纸尿裤;第一次自己把头发理成“四不像”还很自豪;第一次坐专车和战友唱着《我和我的祖国》去上班;第一次戴手套戴到手指麻木,双手发白脱皮;第一次带着患者一起跳舞、练八段锦;第一次被酒精喷得泪流满面;第一次工作时衣服全湿、眼镜全是雾、憋到缺氧,依旧坚持6个小时,马不停蹄,精疲力尽;第一次可以只看到防护服下的一双眼睛,就能清楚分辨彼此;第一次体验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并肩作战,同生共死的感觉……

  “每一个第一次过后,都让我收获成长,也让我更加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有多重。驰援湖北,抗击疫情,是白衣战士的神圣使命。在病毒面前,我们不仅是病人生命的守护者,更是希望的使者。作为医务人员,这是我的职责,作为党员,我无怨无悔。”杨鹏说。

  与时间赛跑同病毒战斗

  来到武汉,经过紧张而短暂的防护培训后,杨鹏和医疗队战友们迅速投入到昼夜奋战的护理工作中。

  杨鹏所在的医疗组每班次4人,共负责160个病人,他被安排担任康复三科护士长。进驻方舱第一天,他就与同事一道熟悉病人的情况。在晚上值班的八九个小时里,核对医嘱、发放药品、测生命体征、测氧饱和度,他和同事们马不停蹄地忙碌着。因为有些病人在不同的方舱,他们就不停地上下楼层来回跑。在几个小时的“战斗”之后,防护服被汗水几次打湿,耳朵被勒得生疼、呼吸困难、全身不适,这些都是他从未经受过的。

  “平时熟悉的工作,现在穿着防护服干竟然是如此的不易。”杨鹏说。

  在家就有肠胃炎毛病的杨鹏,出征前妻子叮嘱最多的就是要按时吃饭,按时吃药。可到了武汉后,由于环境的改变,穿脱防护服后的不适,让他有些水土不服。但为了不影响工作,当班前他除了吃药不吃任何食物,不喝一口水。坚持几天下来,杨鹏的嘴里已经长满了口疮。在与妻子视频时,看到消瘦了许多的杨鹏,妻子疼在心里,泪水湿润了眼眶。杨鹏总是轻描淡写地安慰妻子说:“我没什么,这不还省得减肥了吗?”

  除了身体的不适,援鄂的每一天,都要承受被感染的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

  其中,对新冠患者进行静脉釆血的过程中必须与患者面对面接触,感染的风险极高,作为党员的杨鹏面对一次350名新冠患者的采血检查总是身先士卒。护目镜因佩戴时间长出现了雾气,又不能用手调整,他只能用水珠滑落下来的瞬间快速穿刺,将血液采集好。在杨鹏和5名医护骨干的共同配合下,仅仅用了4个小时,他带领的采血突击组就圆满完成了采血任务。

  还有一次夜班时,在伏身急救一名因疼痛难忍、情绪焦躁、又抓又踹的女性患者时,杨鹏的防护服被其抓破,但他仍然冒着被传染的危险,紧紧握住患者的手与其他同志合力控制住了患者,通过安慰她深呼吸和谨慎处置,使患者转危为安。第二天,患者见到杨鹏后非常感激,“谢谢杨大夫救了我一命”,边说边要跪下。杨鹏急忙拉住她说:“别这样,这是我的工作,你们能够早日康复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感谢,我们一起努力、加油。”

  就这样,杨鹏用精湛的医术、细心的护理、热心的帮助,守护了病犯的健康,确保了战友的平安,做到了患者零死亡、队员零感染,出色地完成了援鄂医疗救治任务,受到了司法部和援鄂临时党委的高度认可,并被推荐为山西省一等功获得者。

  在武汉他收到最好的礼物

  “在战友们那里,听不到一句抱怨声,看不到丝毫退缩,看到的只是大家相互之间的鼓励和空前的团结。”杨鹏说。

  平时生活中,杨鹏更是时时不忘提醒战友们穿好防护服,做好防护措施。刚到方舱医院时,医疗物资不足,为了确保战友们的健康,他总是将脚套等防护用品主动让给战友,自己却将塑料袋绑紧充当脚套。

  一次,为了提前给第二天上白班的战友们准备好350支采血试管以及采血针、棉签、碘伏等物品,杨鹏在前后楼层中穿梭,由于方舱医院临时改造,路面崎岖不平,他不小心踩到一块露着尖儿的石块摔倒在地,导致脚底软组织损伤。第二天采血时,东北战友王某某看到杨鹏一瘸一拐,便询问了事情原因。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再度发生,王某某主动下楼清理石块,没有想到的是在清理石块时他意外被划伤了手,顿时鲜血直流。在当时的那种环境里,皮肤暴露是很危险的,杨鹏迅速为战友的伤口做了紧急处理。就因为这件事,他俩成了生死战友,在之后的工作中互帮互助、互相鼓劲,靠着彼此给予的力量坚持着。

  疫区每天都在发生着感人的故事,杨鹏也在这一天又一天的工作中,汲取着来自同事以及病人的关心关爱,感受着他们的积极乐观。每次为患者护理,给他们测体温、指脉氧,做静脉穿刺时,大家都会说“谢谢,辛苦你了!”“山西来的啊,那么远,太辛苦你们了!”每当这时,一股股暖流便会涌上杨鹏心头,所有的不适、难受,都转化成了坚持努力工作下去的动力。

  “特别是在患者们自发为我们唱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感恩的心》的那一刻,我的护目镜模糊了,这一次不是因为汗水,而是因为泪水。我想,这是我到武汉收到的最好的礼物!”杨鹏说。

  我只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员

  杨鹏是一名退伍军人,转业后,他脱下军装穿上白衣。2012年他从矿山应急救援大队的一名救护人员转岗到了山西省阳泉第二监狱医院,成了一名男护士,并一直在监区一线工作。后来,他从一名普通的护士成长为护士长,走上了管理岗位。

  “当初还真是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怕身边的朋友议论,病人对男护士也不是很接受。而且我还年轻,也不知道我当护士后会有怎样的前景。”提到当初的转岗,杨鹏记忆犹新。从事矿山救护的工作积累,虽然让他很快胜任了新的护士岗位,但他并不满足,经常会利用下班时间积极学习护理知识,锻炼自己的护理能力。“护理工作中经常会碰到新的问题,需要不断学习来补充。比如打针、输液这样的小事情,也是有很多学问的。”勤学好问的杨鹏,不断加强医疗护理、急诊急救、病犯转送、资料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学习,迅速成长为单位的岗位能手和业务骨干。

  杨鹏时刻不忘军人的本色。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没有丝毫犹豫,在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请战书这样写道:医疗前线是战场,疫情面前我们是战士,在这个危难时刻,在祖国最需要医护人员之时,我想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在别人都对杨鹏请愿报名表示由衷的敬佩之时,杨鹏却认为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国有难,召必回,战必胜”,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战袍,护士就是战士。“军人退伍不褪色。”杨鹏这样说道,“这是我职责所在。”

  经过55天不分昼夜的援鄂工作,山西监狱系统援鄂医疗队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4月12日,杨鹏一行登上了胜利号航班返回家乡山西太原。

  “有人说我们是英雄,可我不这么认为,我也和大家一样,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员,只是我们的岗位不同。”杨鹏说,援鄂经历将在他的人生烙下深深的印记,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在工作上,他对传染病防控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对防控工作有了更具体的实践。在思想上,他努力践行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有了更深的感悟。

  9月8日,杨鹏出席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荣获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并受大会表彰,是阳泉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医疗工作者,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这份荣誉沉甸甸的,是党和人民对我的认可,是大家对我的信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我会倍加珍惜这份荣誉,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哪里需要我,就到哪里去。”杨鹏说。

附件:

责任编辑: 杨翠婷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