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覆盖城乡 便捷高效 普惠均等 智能精准

江苏加速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时间:2021-07-06 18:19
分享到 打印

法治日报通讯员 张全连

  “感谢你们,解决了我们的扰头事!”6月1日,苏州市吴中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援助律师张翼收到李某等10位受援人的锦旗和感谢信。

  去年底,苏州某公司因经营不善解除李某等10人劳动合同关系,并拒绝支付经济补偿金。无奈的李某等到吴中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寻求法律援助。

  吴中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当即受理,并指派经验丰富的律师张翼承办。张翼接受指派后,通过 “一站式”法律服务,完成了劳动合同、社保记录、工资发放流水等调查,并到吴中区劳动仲裁委立案。

  最终,区劳动仲裁委采纳了张翼的代理意见,李某等10人如愿拿到37万经济补偿金。

  “李某等享受专业的法律服务,正是江苏加速推进覆盖城乡、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步伐的一个缩影。”江苏省司法厅厅长柳玉祥介绍,作为江苏率先提出,在全国各地深入实践。“十三五”时期,江苏司法行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公共法律服务改革决策部署,聚焦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统筹谋划,创新探索,惠及百姓、“随时随地随身”的优质法律服务实现从“点上突破”向“面上发展”的转变,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构筑实体平台,法律服务群众“零距离”

  记者在常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看到,该中心面积达7000平方米,提供包括法律援助、公证、人民调解、律师管理、司法考试、司法鉴定、后续照管、社会组织发展、12348司法行政公共服务平台等10大类一体化公共法律服务,配套建成的市智慧法务中心,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视频联网指挥和服务。

  在太仓、江阴、钟楼、吴中、如皋、仪征、江宁等投入使用多年的县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个大门进来、多个窗口服务、一揽子解决问题”的综合服务平台,已经实现了延伸到村(社区)法律服务站的“半小时法律服务圈”。

  “江苏公共法律服务实现了体系建设、网络建设、服务方式、供给能力等四个突破。”江苏省司法厅副厅长张亦军告诉记者,为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江苏司法行政系统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及获取专业法律帮助难和贵等问题,积极开展覆盖“全业务、全时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实践。

  在全国率先建成省到乡五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打造“一站式”服务;创新设立全省统一的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和网络平台,实现“7×24”不间断服务。形成以实体平台为主干,以社会联动普法、公益法律服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四张网”全覆盖为依托,具有江苏特色的“一条主干”“四张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探索建立“民意12348”工作机制,实行服务事项“一事一评”,对评价为不满意的事项,采取电话回访、下发工单、整改反馈、二次评价的“四步工作法”,推动落实整改,努力让每一个民声、民情都有回应。

  “十三五”期间,全省各级实体平台年均提供服务超300万件次,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年接听群众来电突破70万通,接通率达到95%以上,12348江苏法律服务网浏览人数累计超过2082万,解答群众法律咨询25万人次,在线办理公证、法援、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4万多件,三大平台服务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

  聚焦法治惠民,架设为民履职“连心桥”

  “你好,我哥在外地有两套房子,他不幸去世了,我母亲是他的继承人,但她不想要这些房产,又不能去外地办手续,请问我母亲可以在你们公证处办理放弃继承权声明书公证吗?”近日,一位女士急冲冲地来到张家港市公证处询问。

  经了解,这位女士的母亲田老太已104岁高龄,家住张家港市锦丰镇,离市区较远,行动不便的老人不能亲自来到公证处办理相关手续。

  公证处得知这个情况后,主动提出为田老太太提供上门服务。老太太激动地说:“这件心头大事,你们上门帮我解决,谢谢你们!”

  为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多元化专业化,无锡、淮安、镇江、苏州、盐城等地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惠民生、维稳定、促和谐的作用,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主动作为。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江苏省司法厅迅速出台《疫情防控期间便民惠企十项举措》,通过“线上办”“网上办”“掌上办”,确保服务不断档。

  南京、宿迁、常州、扬州、泰州、徐州、连云港等地针对百姓关心的企业复工、保险待遇、合同履行等问题,加强专题研究,为涉疫治理、复工复产等提供法治解决方案。

  数据显示,开展“法援惠民生 同心战疫情”专项活动以来,全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1.1万件,受援群众超过13万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39.5万户贫困家庭配备法律顾问,通过法律扶贫,让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法律服务,全力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在此基础上,全面采集群众法律服务需求,让民意成为服务供给的“指挥棒”“风向标”,让公共法律服务紧紧围绕群众需求来开展,研发公民全生命周期产品411个,覆盖公民出生、成长、青年、中年、老年等整个生命周期,真正实现“民意引领服务”。

  发挥职能作用,打造法治营商“升级版”

  在5月29日江苏省律协召开的“产业链+法律服务联盟”工作推进会上,无锡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夏军以宜兴特色产业 “紫砂产业链+法律服务”的雏形做引,着重分享了无锡目前正在重点打造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几个“产业链+法律服务”联盟,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赞扬。

  夏军表示,紫砂产业链+法律服务,结合宜兴特色产业,从宜兴市中小微企业法律顾问团中择优选聘人员,按照民事、商事、行政、涉外、刑事五个小组组成,邀请公证员参与,组建10人法律服务团,全力打造全流程法律服务示范点。

  事实上,为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安全性和竞争力中的专业作用,今年以来,江苏省司法厅已有不少探索,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开展“产业链+法律服务”专项行动的意见》,提出要在全国打造江苏样本。

  坚持为企解忧、为民解困,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找准优化营商环境路径,精准施策,主动作为,推动理念升级、目标升级、惠企升级、质效升级、服务升级,全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升级版”。

  持续组织开展“四进四送法治体检”专项活动,先后对接220余个省级重大项目,为5万余家规上企业进行法治体检,为各类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9.4亿元。

  创新运用“府院联动”、清算转和解、信用修复等多种方式,稳妥推进破产企业重组和转型。服务办理破产重组类案件1800余起,调处涉企纠纷4.5万件,参与处置不良债权近千亿元。助力78家有发展前景困境企业“起死回生”,协助安置职工3万多人。

  创新实施法律服务模式,深入推进平安法治长三角建设,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助力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创新实施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通过设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服务产业园等方式,在176个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建立法律服务平台,实现园区企业全覆盖,集成律师、公证、调解、司法鉴定等专业资源,为企业运营、上市、重组提供全流程法律服务。

  与此同时,为护航企业“走出去”,建立16个海外法律服务中心,形成覆盖“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格局,帮助160多家企业投资项目顺利落地海外,涉及投资金额18亿美元。

  创新回应百姓期许,法治惠民未有穷期。“十四五”开局之年,江苏司法行政系统正对标对表“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要求,亮出法治惠民新成色,不断交出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面覆盖、机制更加健全、供给优质高效、保障坚实有力的优异答卷,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百姓。

附件:

责任编辑: 朱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