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云南教育矫治“五解”
做好戒毒工作的精彩答卷

来源:司法部官网 发布时间:2022-10-15 14:40
分享到 打印

  云南省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 王青宏

  击鼓催征掌稳舵,奋楫扬帆战正酣。全面打造戒毒工作全国排头兵,是2022年全省戒毒工作会议云南戒毒系统对云南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围绕排头兵总目标,云南戒毒教育矫治工作以推行统一戒毒模式为抓手,以提升戒断成效为目标,着力破解戒毒人员“心头之瘾”“认识之偏”“肌体之患”“就业之愁”“家庭之急”,提出教育矫治工作五种解法,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历史检验中交出满意答卷。

  专业化辅导解“心头之瘾”。心理矫治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戒断症状通过短时间可以消除,心理脱毒才是一个长时间修复的过程。依托专业化的心理矫治设施设备,戒毒警察们成了持证上岗的心理咨询师,他们着眼于矫正戒毒人员不合理的认知观念,培养戒毒人员的自我调控能力,消除他们对毒品的心理依赖,纠正人格偏差等目标要求,整合戒毒场所强制规范和心理咨询师的情感运用,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改变认知等心理训练,帮助戒毒人员掌握摆脱毒品、抵御诱惑、回归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心理和生活技能。沙盘分析、减压治疗、音乐放松、情绪宣泄、危机干预……越来越多的戒毒人员选择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倾述心理问题,当他们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咨询室,一面宽广明亮的天地就此打开。专业化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帮助更多戒毒人员戒除毒瘾,改变人格缺陷,促进自我成长,恢复社会功能。

  特色班教学解“认识之偏”。特色班教学秉承教育公平的宗旨,强调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与戒毒人员教育矫正工作有很大的契合点。特色班教学能使警察更好地发现个别戒毒人员在思想认识上的细小偏差,让教育戒治从传统经验型向科学专业精准型转变。在多媒体教室里,戒毒人员三十人、或四十人整齐落座,聆听着戒毒警察将教育学、心理学、成功学、法学等基础理论,运用讲授、示范、思考、分享等教育方法,能够适应回归社会和自身发展所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等核心素养进行一一传授。特色班教学不仅可以使每名戒毒人员都得到警察关注,更有利于警察发挥多样化的教育矫正手段技巧,引导戒毒人员解决思想认识偏差,养成健全人格,进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处方式训练解“肌体之患”。吸毒行为给戒毒人员身体机能造成的损害影响极广,通过运动强健体魄,增强机体抵抗力,也是运动戒毒的初衷。可穿戴式的测量仪器,精密的体测设备,繁多的数据记录,经过计算机的大数据分析,形成一张运动处方,如同戒毒人员身体技能测试的体检报告和医嘱。戒毒警察在组织实施康复训练课程时,将运动处方纳入康复训练工作重点,积极开展戒毒人员运动处方的实践研究,对体质较弱或特殊体质,如先天或后天造成残疾的戒毒人员进行康复训练研究,使运动处方成为康复训练的常规内容。各年龄段、各异的身体素质、所处的不同期段,戒毒人员的康复训练信息都汇总在运动处方库。运动处方的出现,使康复训练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改革了康复训练方式方法,更有利于培养戒毒人员健康意识,强健体魄。

  职业指导解“就业之愁”。一直以来,就业难问题是萦绕戒毒人员的一件难事,加厚了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壁垒。为有效化解戒毒人员就业难的窘境和困境,在云南省戒毒管理局的对接联络下,云南省人社厅就业安置部门精心调研,筛选优质企业搭建戒毒人员就业桥梁,建立戒毒人员出所即就业的“一站式”就业通道。开展就业安置,首先得从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开始,就业培训指导的老师依托“云课堂”帮助戒毒人员分析就业形势,研判就业难题,规划职业路线。在加强戒毒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招聘会的现场也从所内搬到所外。而在后续照管工作站,更多的解戒人员、社戒社康人员也表达了就业的强烈愿望,通过搭建就业桥梁让解戒人员能够了解相关就业安置政策。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探索适合的就业安置工作形式,将为戒毒人员、解戒人员、社戒社康人员实现人生价值,充实健康生活创造良好条件氛围,不断拓宽吸毒特殊群体就业渠道,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秩序稳定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一对一帮扶解“家庭之急”。由于戒毒人员执行强制隔离戒毒,他们的配偶因为各种原因不能继续抚养子女,造成众多事实无人抚养未成年子女的现状,给未成年人成长造成极大的困扰。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保护和关爱未成年人是各级单位不容推辞的社会责任。戒毒场所进一步摸排戒毒人员家庭情况,做好政策宣传和法治宣传,通过各种途径重塑戒毒人员亲情关系,重建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特别是做好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3月2日,《云南省戒毒管理局关于常态化开展戒毒人员事实无人抚养未成年子女关爱工作的意见》的出台,为建立云南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戒毒人员事实无人抚养未成年子女关爱工作建立了长效机制,提供了制度支撑。戒毒人员无人抚养未成年子女关爱工作被纳入云南省政府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企业“三服务”工作目标任务清单。戒毒所明确关爱对象,强化关爱措施,实施“一对一”结对帮扶,切实解决社会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积极展示戒毒场所延伸帮扶的工作亮点和良好形象,大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戒毒人员未成年子女的良好氛围。

附件:

责任编辑: 朱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