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2025年以来,沧州市司法行政系统持续优化法律援助工作,通过扩大服务范围、提升办案质量、优化便民举措及多样化宣传,切实为困难群体提供法律保障。截至目前,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已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700多件,提供法律咨询4.5万余人次,服务总量和质量显著提升。
服务范围扩大,质量管控全面加强
近年来,沧州市法律援助工作呈现“量质齐升”的趋势。2023年以来,“法律援助扩面提质”连续3年被列入全市“民生工程”。2023年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734件,2024年达到5681件,同比增长20%。2025年前8个月已办理案件4700多件。法律咨询量增长更为明显,2023年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提供法律咨询3万余人次,2024年达5.7万余人次,今年前8个月咨询量已突破4万人次。
数量增长的同时,案件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值班律师法律帮助案件量2000余件,已超过传统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案件量,体现了法律援助在刑事案件全覆盖中的重要作用。
质量管控更加严格。建立了全流程案件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律师准入、培训、动态评估、专家评查、回访及满意度测评等。2025年7月底,沧州市法律援助中心举办第三期法律援助案件承办业务培训班。来自全市11家律师事务所的27名律师参训,超半数律师考核优秀,达到预期目标,纳入案件承办律师库。此外,沧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动态优化了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专家库,新吸纳3名资深律师,通过召开同行评估座谈会统一标准,确保案件优良率持续提升。
服务更加便民,线上办理高效顺畅
沧州市法律援助中心不断优化服务模式,让群众申请法律援助更加便捷。2025年7月起,采用“律师事务所每周自主报名与市法律援助中心统筹排班相结合”的新模式,取代原有的年度统一排班机制,有效缓解了值班律师频繁更换、到岗不及时等问题,保障了窗口服务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沧州市法律援助中心还在窗口引入智能AI咨询系统,群众扫码即可获取包含法律分析、建议及流程指引的智能报告,大大缩短了现场等候时间;通过律师招募和动态调配,将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接听能力提升至每日200通,大幅提升热线服务效能,未接来电回访率达100%,实现了服务“不断档”。
同时,线上办理已成为法律援助的重要方式。2023年8月,六旬老人刘女士因交通事故致残,案件一审胜诉后保险公司提起上诉。由于刘女士常年随家属居住在外地,往来不便,她通过电话向沧州市法律援助中心求助。法律援助中心开启线上申请渠道,指派河北傲宇律师事务所杨爽律师代理刘女士办理该案二审相关事宜。杨爽律师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与刘女士及其家属远程沟通,分析案件焦点,指导补充证据,最终二审法院维持原判,刘女士获得20余万元赔偿。这一案例充分体现了线上法律援助的便捷与高效。
宣传方式多样,覆盖多类群体
沧州市法律援助宣传工作形式多样,覆盖广泛。
近年来,这项工作不断创新形式,如建设法律援助高校工作站,招募大学生志愿者组建服务队,累计服务时长超1000小时。在市中级人民法院、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等地投放智能宣传机,形成线上线下联动宣传网络,有效提升群众知晓率。
针对重点群体,市司法局创新打造了“安心行动”“法援护苗”“法援在身边 关爱残疾人”等多个活动品牌,工作人员通过进社区、校园、招聘会等形式宣传160余场。
日前,任丘市、沧县、东光县等多地法律援助中心深入校园,同步开展“法援护苗 与法‘童’行”专项活动。任丘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走进多所学校,为师生讲解法律援助申请流程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要点;沧县法律援助中心联合当地教育局、检察院走进实验中学,为150余名初一学生讲解维权和预防犯罪相关知识;东光县法律援助中心组建“法援+律师+司法所长”专业团队,在龙王李中学开展模块化宣讲,发放“法治礼包”。这些活动精准护航青少年成长,筑牢了未成年人法治保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