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发言人:司法部法律援助工作司监督管理处处长 王伟
在中国残疾人、老年人是两类数量庞大的特殊群体,探讨残疾人、老年人法律援助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积极为残疾人、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扶持
立法保障情况,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做出规定,主要有《刑事诉讼法》第34条、《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55条、《残疾人就业条例》第24条。各省区市政府大多依据国务院授权做出补充规定。
政策扶持情况,关于残疾人的包括《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加快推进残疾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等,关于老年人的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国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规定等。司法部在这方面印发了若干重要的规范性文件,主要有《关于加强十二五时期司法行政服务残疾人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做好司法行政服务老龄事业的指导意见》等。
二、认真做好残疾人、老年人法律援助服务工作
中国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积极行动,对残疾人、老年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断扩大法律援助的覆盖面,一是扩大民事行政覆盖面;二是扩大法律咨询覆盖面。
第二,建立健全便民服务机制,一是完善服务网络,拓宽申请渠道;二是简化程序手续,对特殊人群提供上门服务。三是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四是开展专项活动。
第三,提高服务质量,健全完善办案质量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强化残疾人、老年人案件质量管理,用评审旁听、案卷检查、征询自发机关意见、同行评估等措施,督促法律援助和人员依法依规办理残疾人、老年人案件,一些地方实行案件差别补贴制度,增强办案人员的质量意识。
第四,进一步增强保障能力,各地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充分保障办理残疾人、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所需费用,司法部实行政策倾斜,逐年加大中央补助地区法律援助办案专款、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项目公益金,专门办理残疾人、老年人的法律援助案件。
三、未来展望
第一,进一步加强法治化建设,一是扩大民事行政法律援助事项范围。二是扩大法律援助对象范围,考虑建立残疾人、老年人受援人费用分担制度,实现残疾人和老年人法律援助应援尽援。
第二,进一步增强法律援助的服务能力,一是加强法律援助机构建设,加强法律援助人才库建设。二是建立多种援助主体并存的格局,鼓励和大力支持社会团体和组织、公益法律服务社会组织。三是鼓励支持律师参与法律援助工作,提高律师办案补贴标准。加大政府购买法律援助的服务力度,吸纳社会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办理残疾人、老年人的法律援助案件。
第三,进一步加强服务保障水平,强化经费保障,建立政府责任落实考核制度,保障办案经费,多渠道筹措社会资金,充分发挥中国法律援助基金资金募集优势,建立专项基金,优先保障其费用。强化基础设施保障,重点推进信息化建设,探索互联网+法律援助的保障模式,强化人性化设计和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