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太原市政府重大事项决策听证办法(试行)

来源: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6-06-07 09:20
分享到 打印

(2005年7月14日太原市人民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5年9月24日太原市人民政府令第50号公布  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建设法治政府,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重大决策事项听证,适用本办法。
    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重大决策事项,应当举行听证,具体程序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政府重大事项决策听证,是指经济和社会事务中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在作出决策前,由政府或主管部门组织社会有关方面对该事项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论证,充分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保障政府决策的科学、民主、透明的政务活动。
    第四条  重大事项决策听证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高效的原则。
    第五条  除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外,以下事项应当举行听证:
    (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
    (二)政府投资的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事项;
    (三)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中的重大事项;
    (四)社会保障和福利方面的重大事项;
    (五)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事项;
    (六)事关国计民生的价格调整事项;
    (七)其他涉及公共利益或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
    第六条  重大事项的决策听证,应当采取听证会的形式。
    第七条  拟作出重大事项决策的机关应当提出听证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公示后组织实施。组织听证的机关为该听证事项的听证机关。
    听证机关由拟作出重大事项的机关担任,也可以由市人民政府承担或指定。
    第八条  组织听证会的费用由听证机关负担。
    第九条  听证过程应当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条  听证会参加人员应当包括听证主持人、听证记录人、听证人、公众陈述人、听证监察人、旁听人:
    (一)听证会设听证主持人一名,由行政主管机关或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人员担任;
    (二)听证记录人由听证主持人指定;
    (三)听证人是代表听证机关进行听证的人员,由听证机关指定。听证人人数不得少于3人;
    (四)公众陈述人是代表社会公众参加听证并作相关陈述的人员,含参加听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有关专家。公众陈述人由听证机关按照听证事项内容和有关规定确定。每次听证会的公众陈述人一般不超过20人;
    (五)听证监察人由监察机关委派;
    (六)公民可以按照听证机关的规定参加旁听。
    第十一条  听证主持人履行以下职责:
    (一)确定举行听证会的时间、地点;
    (二)确定参加听证的组成人员;
    (三)签发听证通知书;
    (四)主持听证会;
    (五)决定是否中止、终结或延期听证;
    (六)维持听证秩序;
    (七)签署听证笔录、听证报告;
    (八)以书面形式向市政府提出听证及其有关建议。
    第十二条  听证人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提供重大事项方案及有关材料,并对该方案及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二)参加听证会并接受公众陈述人的质询;
    (三)听取公众陈述人的合理建议,对所听证的重大事项方案进行相应调整。
    第十三条  公众陈述人享有以下权利:
    (一)依法参加听证并获取重大事项方案的相关材料;
    (二)对重大事项方案提出意见、进行质证和辩论;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十四条  公众陈述人应当按规定的程序参加听证会,遵守听证会纪律。
    公众陈述人不按时参加听证、缺席听证或中途退场的,视为放弃听证权。
    第十五条  听证监察人履行以下职责:
    (一)对听证会的组织、程序进行监察;
    (二)对听证主持人、听证人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察。
    第十六条  听证会应当公开举行。组织听证会的机关应当在举行听证会10日前发布听证公告。听证公告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重大事项方案及相关内容;
    (二)公众陈述人的选择范围和条件;
    (三)公众陈述人的参加方式;
    (四)听证会的时间、地点;
    (五)应当公告的其他事项。
    第十七条  公众陈述人一般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在举行听证会10日前向听证机关报名,由听证机关按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定。报名者报名时应当向听证机关提供身份证明。
    第十八条  听证机关应当在举行听证会7日前将听证事项相关材料和听证通知送达公众陈述人。公众陈述人因故不能出席听证会的,应当在举行听证会3日前告知听证机关。
    第十九条  听证会程序:
    (一)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事项和听证会规则;
    (二)确认参加听证会的当事人及有关参加人员名单;
    (三)重大事项方案拟定机关通报拟定方案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及其他有关情况,回答公众陈述人及有关人员的询问;
    (四)公众陈述人提出意见,进行陈述。
    第二十条  听证会应当制作笔录,主要载明下列内容:
    (一)申请听证的重大事项;
    (二)听证主持人的姓名、职务;
    (三)听证记录人的姓名、职务;
    (四)听证人的姓名或名称、地址;
    (五)听证会的时间、地点及方式;
    (六)听证人提供的重大事项拟定方案、理由;
    (七)公众陈述人的姓名、职务及陈述意见;
    (八)参加听证人员签名或盖章,公众陈述人拒绝签名或盖章的,应当注明事由;
    (九)其他应当载明的内容。
    第二十一条  听证会结束后,听证机关应当及时草拟听证报告,经听证主持人签署后,报市人民政府。
    听证报告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听证会基本情况;
    (二)公众陈述人的主要意见、理由;
    (三)对听证有关意见的分析和相关建议;
    (四)其他应当报告的事项;
    (五)附听证笔录。
    第二十二条  公众陈述人多数不同意听证的重大事项方案或对方案有较大分歧时,听证主持人应当协调听证人调整方案,必要时由市人民政府再次组织听证。
    第二十三条  听证报告应当作为市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进行重大事项决策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四条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不履行重大事项听证制度的政府机关,可依法向各级监察机关投诉。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监察机关应当对听证人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
    (一)听证人无正当理由不出席听证会或拒绝在听证会上陈述的;
    (二)听证人在听证会上提供虚假、错误信息的。
    第二十六条  拟作出重大事项方案的机关对应当而未组织听证的,由其上级机关或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因未组织听证导致重大事项决策失误或造成严重损害结果的,对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附件:

责任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