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司法局
现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司法局皮山农场司法所所长的刘厚彬,2013年被兵团司法局录取分配到十四师司法行政系统从事基层工作。上大学时,刘厚彬的愿望是毕业后能够到大城市、大单位工作,后来,他来到了新疆反恐维稳的前沿阵地和田,来到了少数民族群众占绝大多数的农场司法所。从此,刘厚彬爱上了这份工作,迷上了这项事业,进而全身心地投入、甘之如饴地坚守、鞠躬尽瘁地奉献到这个看似平凡、做起来“针头线脑”却能够“筑土为垒”奠基宏业的伟大事业之中。
刘厚彬长期扎根南疆最基层、奋战维稳第一线、驻守民族团结主阵地,他坚持推动“枫桥经验”本地化,注重加强行业性专业性和特色调解组织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建到立。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创新,使辖区内司法行政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为构建法治皮山农场作出了贡献,成为了兵团司法行政系统的先进典型和一面旗帜。
心系群众 真帮实助调诉求
2021年9月,务工人员麦某等4人来到皮山农场司法所请求帮助他们进行维权。刘厚彬详细了解后得知,麦某等人在皮山农场五连从事工程建设,完工后由于工程验收不合格,一直未拿到工资。为了避免矛盾激化,刘厚彬一边耐心安抚麦某等人,一边电话联系工程承包方艾某进行调解。在刘厚彬的调解下,艾某向麦某等人说明未支付工资的原因是工程不合格,麦某等人承诺在半个月内修复完工。当年9月底,工程修复完工后,艾某以发包方工程款尚未到位为由,仍未支付麦某等人工资。刘厚彬得知情况后,多次向艾某详细讲解《劳动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相关法律规定,反复为其分析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法律后果,告知艾某拒不支付工资已构成违法。在刘厚彬的努力下,双方最终对拖欠工资数额、支付时限和支付方式等达成了共识,纠纷得以顺利解决。
主动担当 定分止争解危难
2022年1月17日,一男子站在一工地楼顶疑似要跳楼轻生。接到派出所电话后,刘厚彬立即赶往现场。原来,欲轻生者杜某因自身生意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便要求其供应建材的工地方立即结清建材款23万余元,但工地方负责人魏某以杜某违反合同约定为由,不予支付,杜某一时冲动产生了轻生念头。在现场,刘厚彬以拉家常的方式和杜某拉近彼此心理距离,初步了解杜某家庭情况后,刘厚彬联系自身实际情况,教育杜某男人要扛起家庭责任,对妻子和孩子负责,遇事要冷静理智对待,不能偏激。经过刘厚彬3个小时的反复劝说,杜某表示愿意通过调解手段来解决问题。之后,刘厚彬找到工地负责人魏某,讲述了杜某的遭遇,对其进行劝说,魏某表示愿意代表公司进行协调,帮助杜某渡过难关。后来,刘厚彬多次对双方进行电话回访,密切关注事情进展,推动纠纷圆满解决。
服务基层 主动作为解民忧
2020年,刘厚彬在辖区走访时了解到一名女职工独自抚养孩子,生活很困难。此后,刘厚彬总是像走亲戚一样,买些米、面、油和小孩子爱吃的零食前去串门,关心他们的生活。当得知她家有一大片荒废多年的红枣地后,刘厚彬和同事们想到可以通过种植红枣树来增加其收入改善生活。当来到红枣地后,眼前破败不堪的景象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想象,刘厚彬二话没说跳进红枣地开始清理干枯的枝干、丛生的杂草,带刺的红枣树划破了衣服、刺伤了手脚……之后,刘厚彬带领司法所工作人员一起利用业余时间种植红枣树、修整红枣地,当大家带着这名女工来到焕然一新的红枣地时,她望着地里的红枣树泪流不止,对美好生活的希望被再次点燃。
舍家为民 积极奉献显大义
2017年3月的一天,刘厚彬值班结束回到办公室,急促的电话声响起。电话那端,妻子用微弱的声音告诉他,自己马上要进入产房,刘厚彬这才想起来妻子的预产期已经到了,急忙履行完请假手续后赶回和田。当他到达医院时,妻子已进入产房许久。就这样,刘厚彬怀着惊喜与愧疚的心情迎接了儿子的到来,儿子出生后的第5天,刘厚彬就回到了工作岗位。常年在外工作,刘厚彬与儿子成了最亲密的“陌生人”,与儿子的每次见面总是匆匆一聚,十分短暂,他心中充满了愧疚与不舍。妻子问他:“后悔吗?”刘厚彬笑了笑,告诉妻子:“我对家庭有愧疚,但我不后悔,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关系着每个家庭的幸福,如果我不挺身而上、全力以赴,那更多的家庭就会受到影响。”
在刘厚彬的带领下,皮山农场司法所工作成效显著,被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2018年,刘厚彬荣获“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9年,刘厚彬荣获中组部、中宣部等九部委联合颁发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称号;2021年,刘厚彬荣获“兵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2年,刘厚彬被中央政法委评为全国“双百政法英模”。刘厚彬把最炽热的青春奉献给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迎难而上,勇毅前行,知重负重,担责尽责,把对边疆人民群众的满腔热忱洒在了广袤的新疆大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