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用心用情用力 圆梦助学帮扶

——上海市监狱系统推进爱心圆梦助学帮扶工作

来源:司法部官网 发布时间:2022-01-05 20:04
分享到 打印

  上海市监狱系统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监狱综合治理工作,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创新方式方法,借力资源优势,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求实效,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爱心圆梦助学帮扶”系列工作,切实取得显著成效。

  一、实事抓实,助学帮扶均应帮尽帮

  上海市监狱系统借力上海市预防青少年犯罪帮教中心(上海市爱心帮教基金会)资源优势,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爱心圆梦助学帮扶”系列活动。坚持点面结合。全面排摸全市各监狱罪犯中确需助学资助,以及平时有旷课逃学、沉迷网络等不良行为的困难家庭子女,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孩子在助学帮扶上“应帮尽帮、不漏一人”;同时,对其中特别困难家庭的孩子建立“点对点”“人对人”上门助学帮扶关爱的“帮扶关爱工作组”。坚持标准管理。为确保工作真正落地见效,对助学帮扶工作全程实施项目化管理,明确责任单位和人员、完成目标与期限,实行对标对表、逐项推进、逐一完成,使受助特殊家庭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知心”与“暖心”。坚持落地见效。严格对照标准,认真排摸上报名单。全年共计排摸上报188名特殊困难罪犯未成年子女,为他们申请爱心圆梦助学款,并于新学期开学前全部发放到位。组织引导8组罪犯子女开展爱国主题亲子互动活动,并为5名特别困难的罪犯家庭未成年子女组建日常助学帮扶辅导小组。

  二、工作抓深,拓展内容促家庭稳定

  上海市监狱系统深入拓展助学帮扶工作,让罪犯深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不再有后顾之忧,真心踏实改造,积极悔罪向善,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亲子互动促亲情。在助学帮扶实践中,从精神上、理念上帮助罪犯及其未成年子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021年的亲子互动活动以“爱与尊重”为主题,经各监狱组织、自愿报名的8组家庭卸去罪犯子女和家属的心理负担,参加互动。中国航海博物馆爱国主题参观、船舶在捍卫领土完整过程中的发展与成长的科技观影、传统节日手工制作、家人寄语录制等丰富多彩、适合孩子们的活动,令现场亲情涌动、温馨感人。主题讲座促改造。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优质社会帮教资源不能进入监管区域开展帮教的新形势下,请市预防青少年犯罪帮教中心(爱心帮教基金会)匹配专家录制专题讲座视频。录制完成的视频光盘分为家庭、生命安全、情绪、升学与就业4个主题,发放至各监狱供罪犯教育改造使用,对提升罪犯改造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辅导小组促和谐。针对性排摸选择了5名在上海就读、性格内向且成绩较差的困难家庭罪犯子女,成立“点对点”助学帮扶辅导小组。召开座谈会,发放慰问金,上门走访,开展帮扶关爱。

  三、好事抓好,为民初心筑社会和谐

  上海市监狱系统对特殊困难罪犯家庭未成年子女的助学帮扶工作,不仅仅是单个的困难罪犯家庭得到关爱帮扶,也是监狱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前行探索,更是上海“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积极践行。长期坚持见长效。长期坚持对罪犯未成年子女助学,不断丰富助学帮扶内容,努力完善长效工作机制,是上海市监狱系统对帮教工作品质的不懈追求。从2002年至今,上海监狱累计已为9843人次的家庭经济困难罪犯未成年子女申请了总计447.13万元的帮困助学金,许多因为父母犯罪而可能失学的未成年人得以有机会继续读书上学,有些还考上了重点大学,从而获得更多的人生机会。精准施助见高效。按照法治政府建设的需要,对罪犯困难家庭孩子实行助学关爱帮扶,是司法行政系统结合主责主业,保护孩子健康成长、有利于罪犯改造教育的好事实事。扎实推进助学帮扶,施助标准公开透明,排摸全程科学管理,帮扶效果也在每个单项工作完成后及时专业测评,确保长期高效开展工作。真心为民见实效。孩子是每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助学帮扶工作帮助孩子更好地继续学业,稳定家庭,更是为建设平安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受助家庭纷纷写来感谢信,如女子监狱罪犯刘某子女来信感恩监狱让大墙内的母亲能稍微减轻对孩子的愧疚,更积极投身改造;提篮桥监狱罪犯孙某父亲来信坦陈家中因儿子犯罪、儿媳病逝、两老无力照顾孙女学习的种种困境,“感谢你们让孩子真切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更在社会的帮助下,走正道,努力去做一个阳光、积极向上的人;感谢政府和社会不仅没有抛弃他(孙某),反而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手,关心、教育、挽救他。人民警察为我们群众办实事,我为人民警察点赞!”

附件:

责任编辑: 杨翠婷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