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为发挥亲情教育在罪犯改造中的作用,充分动员和利用社会力量参与罪犯改造工作,进一步提高罪犯改造质量,湖北省监狱管理局积极探索罪犯改造新模式,联合地方相关部门及慈善机构,开展“大手牵小手”罪犯未成年子女帮教活动,帮教对象遍布全省各地市州以及部分外省地区,累计帮助未成年子女解决就学就医、心理辅导、申请救助等各类问题500余人次,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改造效果和社会效果。
一、坚持高位谋划,强化靶向意识
一是高度重视,制定方案。各监狱召开专题会议,成立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节点,制定了关于开展“大手牵小手”帮教活动工作方案,针对符合条件的帮教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帮教措施,力所能及解决罪犯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未成年子女学习、生活、就医等方面的困难,努力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二是精准摸排,底数清楚。由教育部门、各监区负责对育有未成年子女(18周岁以下)的罪犯进行统计,帮助罪犯通过亲情电话等方式与家人取得联系,充分尊重罪犯和家属意愿,做到不漏一人。监狱领导与当地司法局、居委会、福利院等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当地部门支持。武汉女子监狱经过统计,在征询本人和家属意愿后,有202人次参加了“大手牵小手”帮教活动。沙洋广华监狱经监区摸排、罪犯主动报名,跨越8个省份,对15名外省籍罪犯开展“大手牵小手”视频帮教活动。
二、丰富活动形式,注重精准施策
各监狱结合属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活动。一是上门走访送温暖。组成家访专班,联合司法、民政、社区、村委会等地方政府部门,对罪犯未成年子女的关心关爱送到家属心里。帮助未成年子女解决看病问题15人,入学问题25人,申请救助105人,心理疏导317人,签订帮教协议63人。咸宁监狱家访组走村入户,进家庭、到村委会、赴福利院、入创业车间,先后奔赴咸宁及周边等地,家访帮扶两千公里。襄北监狱家访组辗转湖南、广东等地,为12名困难罪犯的未成年子女送去爱心,并向家属介绍罪犯在监内生活、学习、改造等情况。二是家访视频送亲情。拍摄家访帮教视频97部,将家属、子女希望罪犯认真改造、争取早日新生的寄语带回。恩施监狱制作家访专题片《感恩与责任》,在全监播放。长林监狱制作专题视频《大手牵小手 为父爱搭桥》,在中秋节组织全体罪犯观看。三是特别家书送思念。积极与当地中国邮政合作,集中收集罪犯亲情家书,由民警对家书内容严格把关,一次审核、一次投递、一次反馈,确保罪犯特别家书顺利邮寄。帮教活动中全省共撰写“特别家书”11292封。黄州监狱在监内开展特别家书评比,择优在监狱报刊《清风》上刊登,深深触动了罪犯心中的亲情和善念。宜昌监狱开展“家书诵读寄深情 千言万语话改造”活动,寄托罪犯思念之情,引导罪犯认罪悔罪,坚定改造信心。四是视频会见送关爱。各监狱按照《罪犯会见通信规定》,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创新通过警务通、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罪犯视频会见系统等方式,拓展视频会见路径,组织罪犯与未成年子女视频会见6007人次。五是“云帮教”送期盼。开通特别邮箱,接收罪犯家属寄送云帮教视频,协助家属投递“云帮教”视频362部,家人诚挚的问候和期盼,成为罪犯安心服刑改造的催化剂。
三、利用社会资源,拓展帮教深度
各监狱把“大手牵小手”帮教活动作为“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工作项目。一是发挥慈善机构作用。黄州监狱与黄石市、大冶市慈善总会联系,与其下属阳光家园帮扶中心联合,针对罪犯未成年子女就学困难的家庭开展“情满铜都,爱在黄州”帮扶活动,签订长期帮教协议,为28名大冶籍罪犯未成年子女送去慰问物资,对3名特困罪犯家庭进行长期帮扶。二是发挥社工平台作用。荆州监狱教育科联合四叶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根据申报名单、存量名单,为39名家庭困难的罪犯子女寄送了开学“大礼包”,并对2名存在特殊困难的罪犯家庭进行了实地走访。三是与罪犯教育改造相结合。各监狱将未成年子女帮教活动与“喜迎二十大 感恩促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新时空、新文化、新人生”监区文化活动相结合,通过观看帮教视频、开展个别谈话教育和监狱微课堂授课等方式,在罪犯中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罪犯积极改造,提升罪犯改造质效,维护监狱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