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叶治国,中共党员,2014年6月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现任上海市徐汇区参与社区矫正民警党支部书记,四级高级警长。他曾四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一次被评为上海市优秀社区矫正工作者。2019年,司法部授予其“全国社区矫正机构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抓党建强堡垒 他是民警支部建设的“指挥员”
《论语·子路》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党支部书记,叶治国深知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素质过硬、能力过硬的执法队伍,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是上级党组织交给他的任务,既是对他的信任,也是对他的命令。
“既然上级党组织让我来当这个支部书记,那我就一定要把队伍带好,让组织放心,让人民满意!”任支部书记五年来,他用实际行动履行着当年的承诺,很好地发挥“领头羊”作用,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工作中,他坚持党建带队建的总体思路,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紧扣主题教育、时政热点话题等内容,开展丰富多样的学习讨论和组织生活,帮助民警不断巩固政治站位,牢记使命责任。面对执法廉政高风险,他将党风廉政建设作为教育重点常抓不懈,帮助支部民警始终绷紧守牢廉政底线“一根弦”。近年来,支部民警多次拒收社区矫正对象钱物,以实际行动维护了法律的公平正义。
他还是民警的“知心人”,尽力为大家做好后勤保障。2019年,对支部民警小陈来说是非常艰难的一年,他的父母在短时间内被查出身患重疾,需要住院手术治疗。那段时间,作为家中独子的小陈,每天下班后就是跑医院陪夜照顾老人,生活的压力让他感到疲惫,人也变得憔悴起来。看到小陈的困难,叶治国立即组织支部民警分担了部分的工作,减轻了小陈的工作压力。他还前往医院看望小陈父亲,送上组织的关心。在他和支部的帮助下,小陈渡过了生活中的一道难关,现在小陈的父母已经康复出院,而小陈也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到了工作中。
“我们选派到社区从事社区矫正工作,对每名民警来说都不容易,新的组织、新的环境、新的困难都需要我们去适应、去融入、去克服。作为支部书记,我就是要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坚持用一根红线贯始终,让大家都能感受党支部的温暖,找到回家的归属感。”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在叶治国的带领下,徐汇区参与社区矫正民警党支部各项工作始终走在全市前列,受到了上海市社区矫正局党总支和领导的高度肯定。
抓业务促发展 他是社区矫正前线的“战斗员”
“我是社区矫正战线上的一名新兵,所以,只有更努力地学习才能让自己适应新的岗位,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这句话是2014年7月叶治国刚到徐汇时,在司法局见面会上说的,那年他46岁。不知不觉,六年过去了,岁月留痕,他额上的皱纹更深了,头上的白发也增多了。这六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认真学习、辛勤付出,让他成为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文武全才”,监管、教育、帮扶等工作,他样样精通。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2019年的“两会”安保期间,曾有社区矫正对象请假离沪后逾期不归,并嚣张地表示自己不想回沪继续接受社区矫正。叶治国不畏艰难,靠药物压制肾结石发作带来的疼痛,带队奔赴其所在地,晓之以理、慑之以法,最终将其带回上海,出色地完成了此次任务。六年来,他通过细致耐心地教育,让包括2名重点管控对象在内的20余名思想不稳定对象改变了态度,认真遵守社区矫正规定,顺利地融入了社会。他协助参与各类收监执法工作7次,参与的入矫宣告、走访排摸、动态研判、入监帮扶等工作更是难以计数。
2020年初,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面前,叶治国率领支部民警沉着应战,协助区司法局有效稳定了辖区内社区矫正对象的情况,确保了徐汇一方社会的安全稳定。在他的带领下,支部成立了党员先锋队,积极投身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他们坚守指挥中心值班岗位,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的实时监管,对返沪对象及时联系司法所、居委会落实隔离防控等措施,确保不漏一人。他们放弃休息时间,下沉居委会参与志愿服务,当好小区的守门员,守好疫情防控主阵地。疫情初期,叶治国在岗位上连续奋战了二十三天,他和他的战友们用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2020年7月1日,《社区矫正法》正式实施,社区矫正工作迎来法治化新时代。“社区矫正工作有了专门性法律,我们的工作也就有了坚强的保障。”叶治国说,“作为支部书记,我要带头学好新法,吃透弄懂立法精神,这样才能率先垂范,带领其他民警提升规范执法能力,让社区矫正对象切实感受到社区矫正刑事执行的严肃性,让广大老百姓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警察的誓言。沧海桑田,带不走叶治国所坚守的初心使命;岁月更替,磨不掉他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面对新时代的社区矫正工作,叶治国和他的同事们决心再次交出一份让人民群众更为满意的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