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近年来,青岛市司法局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动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工作,持续开展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状态测评、团体心理辅导、个案深度介入等工作。同时选择区市进行试点,在依托专业心理服务基地开展社区矫正对象心理矫治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有效贯彻了《社区矫正法》修复和恢复社区矫正对象正常社会关系的立法理念,提高了全市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2021年5月8日,经过5年多的孵化历程,青岛市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基地在青岛市城阳区瑞阳心语心理服务基地揭牌成立,青岛市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工作再上一步台阶。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组织领导。青岛市司法局印发《关于成立青岛市司法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青岛市司法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成立市司法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实施方案,组织各区市积极开展心理服务建设参与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筛查、测试、矫治和辅导等工作。
二是发挥刑罚执行一体化优势,开展特色心理辅导。青岛市司法局选派了31名监狱戒毒警察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其中持有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有11名。各区市司法局采取团体辅导与个案介入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教育改造和心理辅导相结合的工作优势,对社区矫正对象特别是重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早期心理疏导和干预。其中,市北区司法局编制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件,使社区矫正对象在应对压力和焦虑、处理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控制情绪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崂山区司法局创新采取了“绘画矫治”工作模式,由社区矫正对象自由创作反映其当前状态的绘画,通过其自我感知画面反映的身心情感状态等信息,在参与社区矫正警察的谈话引导下,逐步调整完善画面,从而达到心理调整矫治的效果,是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工作的有益尝试。
三是政府购买服务,发挥专业力量优势。近年来,青岛市司法局持续通过购买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弥补目前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工作专业力量不足、专业设备不足等问题,十个区市实现与辖区内特色心理服务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全覆盖。李沧区通过专业心理服务机构介入,对经过心理测评后筛选出的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并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个案落实保密原则,开展了个别化心理矫治。即墨区、胶州市等区市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实现了线上宣传教育、普遍测评,线下个案跟踪、重点介入的有机结合。全市通过购买专业心理服务,为社区矫正工作筑牢了“心理防线”,有效促进了社区矫正对象回归社会。
四是探索试点,打造特色服务基地。结合青岛市司法局工作部署,城阳区司法局从2016年开始就引入专业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开展针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矫治工作,逐渐孵化出了青岛市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基地。基地聘请了40余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沙盘师等组成专家团队,配齐了包括心理沙盘、减压舱、身心反馈训练系统、智能宣泄设备以及VR设备等专业化、智能化心理服务设施,以智能心理测评、心理健康服务、个别化心理辅导、模拟心理体验等多项功能为保障,有效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成功修复社会关系,培树健全人格,顺利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