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社区矫正法》实施以来,江西省各级社区矫正机构主动担当,依法履职,奋力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智能化、精细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一、夯实组织保障,党的绝对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各级社区矫正委员会充分发挥统筹抓总和示范带动作用,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执法衔接配合、社会力量参与、专职队伍建设、基础保障建设等环节,积极推进委员会实体化运行。2021年3月,省市县三级全部成立社区矫正管理局,一揽子解决了独立执法主体资格问题。同时,通过采取招考招录、交流调动、民警派驻、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实人员队伍数量,通过“社区矫正大讲堂”等线上+线下业务学习平台,不断提升社区矫正执法队伍执法能力。
二、完善制度建设,规范执法体系更具特色
制定出台《江西省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细则》,对社区矫正具体工作全领域、全环节、全业务进行了细化明确;编印《江西省社区矫正执法指引》,为基层日常执法提供了规范操作“蓝本”;制定出台《江西省社区矫正档案工作暂行规定》《江西省社区矫正机构刑事执行权责清单》《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形成了以《江西省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细则》为主体、若干个操作性规范为补充的社区矫正“1+N”制度体系。
三、推行统一模式,教育矫正攻心治本作用更加凸显
立足“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要求,从完善行为矫正体系和心理矫正体系建设入手,着力开展政治、法律、道德、文化、职业技能等5大教育,搭建“党建+、社会组织+、平台+、基地+、信息化+”等教育帮扶载体途径,积极推进全省统一的“2+5+N”教育矫正模式,有效聚焦了教育攻心治本作用,基本形成了“一市一特色”“一县一品牌”的教育帮扶新格局。例如,赣州市打造了全省首个社区矫正“互联网+心理服务”心理矫治云平台,吉安市形成了以“心力量”项目为牵引的女性社区矫正对象教育帮扶品牌,逐步实现了教育帮扶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四、深化科技运用,智能化支撑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在全国率先部署开展省级“智慧矫正中心”建设三年专项行动,形成了“省级+国家级”“智慧矫正中心”同建共创的江西模式。全省各级社区矫正机构将信息技术与社区矫正执法要素深度融合,广泛推进物联网设备和APP互联移动技术以及语音识别、指纹识别等人工智能运用,升级完善了执法系统、指挥系统、督察系统,实现了实时监控、远程督察、立体防控、应急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