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广东省广州市加强社区矫正心理辅导工作

来源:司法部官网 发布时间:2025-01-26 16:32
分享到 打印

  广州市司法局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落实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辅导等帮扶措施,按一人一档的原则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实现社区矫正工作持续安全稳定。

  一是打造“党委引领、政府主导、社工参与、社会协同”的社区矫正心理辅导体系

  建立广州市司法矫治协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先后引入20多家社工机构参与社区矫正心理辅导工作,形成“党委引领、政府主导、社工参与、社会协同”的社区矫正心理辅导工作模式。社工机构提供专业社工服务,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心理测评,开展个性化心理和行为矫正、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辅导,组织开展学习教育和公益活动,矫正社区矫正对象不良认知和行为习惯,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助其积极面对人生挫折、生活挑战,顺利融入社会。2022年至2024年,市、区两级政府购买社区矫正社工服务项目达17个,共15家社工机构承接服务项目,475名社工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累计教育帮扶社区矫正对象约6万人次。

  二是依托信息化平台筑牢社区矫正心理健康防线

  依托广州市“微+”信息化平台,发挥市级心理健康测评及风险评估社区矫正社工项目效能,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专业的心理矫正评估、分析和心理干预等心理服务,按一人一档的原则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分析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健康情况,及时处置突发情况。对确有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进行一对一面谈和重点跟进,综合运用针对性专业矫正方法,开展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有效提升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为有效提升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矫正质效提供基础保障。通过“微+”信息化平台对接12320卫生热线,24小时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充分发挥镇街“粤心安”社会心理服务站、村居“粤心安”社会心理服务室作用,开展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监测预警、个案帮扶等工作,有效延伸社会心理服务触角。指导司法所积极链接“粤心安”社会服务资源,协助开展个案心理疏导,及时掌握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健康情况,帮助其调整改善不良认知,提供专业心理建议和意见。截至目前,全市无一例因心理问题导致的社区矫正对象违法犯罪现象,有效降低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风险。

  三是丰富社区矫正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

  引导各区结合本地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越秀区通过园艺治疗和心理辅导相结合,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建立与自然的联系,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南沙区搭建女性社区矫正对象相互支持、共同成长的平台,专门为女性社区矫正对象提供专业、细致的心理辅导与支持,利用专业心理辅导技术,帮助她们解决家庭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重拾自信,融入社会。花都区与监狱等部门紧密协作,联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社区矫正对象讲解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增强社区矫正对象的情绪管理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黄埔区推动社区矫正与民盟科技界跨界合作,试点“社区矫正+AI+心理”,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观AI多模态心理应用龙头企业建设的心理疗愈AI展厅,体验冥想放松、AI心理疏导机器人、AI运动宣泄、AI线上陪伴等一系列创新心理疗愈服务,用AI点亮心世界,通过科技手段帮助社区矫正对象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助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

附件:

责任编辑: 杨翠婷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