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紧紧围绕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室、行政执法监督联系单位、行政执法监督员选聘等载体,创新开展“局队合一˙室所联动˙网格化监管”等一系列行政执法监督专项行动,用好“1234”工作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监督责任,不断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四化”建设。
一、构建“1”个体系,实现县乡执法标准化
构建县乡两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县级执法监督层面,实行“局队合一”(即行政执法监督局和执法监督大队合一)监督体系,县局设立行政执法监督大队和中队,大队下设三个行政执法监督中队,分别负责全县南、北、中三个片区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乡级执法监督层面,实行“室所联动”(即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室和司法所联动)监督体系,依托司法所设立13个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室,推动行政执法监督职能向镇街、向基层延伸。县乡两级形成“源头可溯、过程可查、效果可控”的监督样板,实现“乡呼县应、条抓块统、县乡一体”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
二、夯实“2”项机制,实现行政执法精准化
一是夯实党政“一把手”抓法治机制。以全县创新推行的“1314”领导干部学法试点工作为契机,细化党政“一把手”抓法治机制,列出“一把手抓法治”职责清单,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规范执法作为深化行政执法法治建设的关键。二是夯实行政执法考核评价机制。围绕县乡一体的行政执法考核评价和行政执法案卷考核评议内容,加大行政执法检查案件网上运行力度,加强和完善行政执法案卷管理和评查、行政执法机关处理投诉举报、行政执法考核评议、行政执法人员和监督员培训管理标准化等制度建设。
三、理清“3”张清单,实现行政执法业务化
一是理清学法清单。建立学法共性清单,明确通用学法内容。学习宪法、党章、思想政治法规、组织建设法规、作风建设法规等党内法规及行政法律、社会法律、诉讼法律、市场经济法律等国家基本法律。建立学法个性清单,瞄准个性学法内容。各行政执法主体按照执法领域名录学习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执法业务知识和行业执法技能。
二是理清普法清单。建立普法共性清单,重要领域重点宣传。普及梳理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城市管理、社会民生、医疗健康、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和规划、应急、农业农村、市场监管、住房城乡建设、发改、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建立普法个性清单,个性领域突出宣传。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向普法对象大力宣传本执法领域法律法规。
三是理清执法清单。建立执法共性清单,细化行政执法权责清单。严格按照权责清单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行政执法单位的“县乡联动”和“部门联动”。建立执法个性清单,构建行政执法责任制体系。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审查制度,建立健全违法、不当行政执法行为查处纠正机制,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点动态管理制度。
四、强化“4”项措施,实现执法监督规范化
一是强化县乡两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措施。细化县级执法监督体系,优化执法监督局队合一。夯实乡级执法监督体制,创新基层室所联动。
二是强化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内容标准化措施。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和内容,明确执法监督范围。实现执法监督信息化平台对接,普及线上执法监督模式。推行网格化精细监管,拓宽畅通监督渠道。
三是强化行政执法协调监督队伍措施。加强行政执法人员队伍建设,科学合理设计考核指标体系。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员、督察员队伍建设,拓宽选聘渠道,开展行政执法监督员、督察员联动工作。
四是强化县乡两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考核措施。科学运用监督结果,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实施行政执法案卷双向评查,评选出“十佳十差”案卷。
下一步,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将以《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为引领,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监督统筹协调、规范保障、督促指导作用,夯实县乡两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制机制,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突出工作成效,形成可学、可看、可借鉴、可推广的“嘉祥样板”。